法律

自主品牌忙自产,跨国集团忙进口

  09年中国狭义乘用车市场火爆异常。在销量高增长的同时,车企生产供应链也发生的深刻的变化。受到利益的驱动和政策的变化,自主品脾与合资品牌的零部件采购出现反差的变化趋势。

  一、自主品牌忙自产

  09年的自主品牌抓住难得的增长机遇提升销量,与此同时产业链自主能力增强。在微利的时代,企业寻找利润源泉已经越来越难。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企业竞争的成功只能通过成本优势或价值优势来实现。自主源于自立,而利润来自成本的降低和技术含量的提升,因此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强化对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化进程。这尤其是在发动机的自主化进程最快。

  1、稳定供应链-扭转外购方式的被动局面。

  目前国内有一部分专门生产发动机的供应商,如三菱就在沈阳和哈尔滨建立了两个大规模的发动机工厂,除了供应三菱品牌国产车型使用,它的产品更多的是满足国内汽车企业的配套。前期使用三菱发动机的自主品牌车型在市场上占有很大的比例,但这也导致整车企业的被动局面。

  09年的市场火爆,外购发动机成为制约企业销量提升的重大瓶颈,导致企业的生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自主品牌自产是必然的选择。

  2、改变技术落后的局面

  自主品牌在新品投产初期从专业的供应商那里采购成熟的发动机产品,可以大幅缩短新车的开发时间,以较快的速度推出新款车型。这些外销的发动机无论技术还是调校匹配都非常成熟,可靠性有所保证,但这些发动机很少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性能表现相对中庸。在未来的燃油限值标准和低油耗的竞争中,自主品牌车企必须自主的实现技术的升级,或者是依托外脑实现技术的跨越,这样确保发动机的竞争力。

  3、规模利润逐步体现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乘用车市场,企业的市场空间巨大。自主品牌随着市场份额的提升,其销量提升速度更快。规模效益决定零部件的自主化程度,目前很多独立车企已经达到30万甚至50万台的年销量水平,发动机自主生产的规模效益已经体现,降低运输成本、制造成本、升级成本等均是自主品牌的优势,自主品牌狠心零部件自产化的进程加速。

  二、跨国集团忙进口

  中国乘用车市场的高增长和高利润是世界瞩目的。跨国集团对中国市场倾注巨大的投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强化进口或巩固自控的零部件体系就是跨国集团最佳措施之一。

  由于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导致世界性的汽车行业暂时陷入低谷,中国汽车市场也在08年出现月度负增长,因进口零部件装车也出现低迷。随着09年国家刺激经济措施拉动乘用车市场的政策取得良好效果。09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和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与之而来的贸易入侵的争夺战也就更加剧烈。尤其是WTO判定中国的整车特征违背WTO规则后,中国进口零部件政策调整,跨国集团忙于加大零部件的进口。

  09年的12月的CKD装车的销量达到2.6万台,同比增长达到140%,而国产车的销量增长仅有87%,进口车的增长幅度惊人。虽然进口车的总量不高,但由于单价高,其销售额的份额远高于销量份额。

  1、汽车行业地位的提升

  拉动发达国家就业。虽然汽车行业曾被称为夕阳产业。但近期的朝阳产业找不到,因此汽车又被称为新能源车的重要产业,其在发达国家的地位提升。尤其是奥巴马政府的新能源车政策也是典型的汽车行业地位提升结果。

  为进一步提升地位获取利益,发达国家努力以温室气体、碳排放等进行对现有产业的升级,延续其产业利益。随着地位改变,发达国家的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又有了新的生机,其拉动就业的地位也进一步稳固。跨国集团和欧美政府最容易形成合作对付中国的主要原因也是减轻发达国家的就业压力。

  2、控制技术溢出

  中国内资企业的强项是学习和模仿,这也是跨国集团最为恐惧的。中国是世界工厂。其生产的很多产品已经是世界50%以上的份额,跨国集团很放心的把很多产品放到中国,这也是因为中国的部分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大。而乘用车行业已经形成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且学习的能力很强。作为传统的机械零部件,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很容易被内资企业学习模仿。而进口零部件的效果最明显。

  3、利润截流的效果明显

  由于中国的高端乘用车价格较高,高价进来的零部件不愁成本高的问题,先独吞一部分利润,然后再获取一半的整车制造利润,其总利润更高。而且合资企业亏损也不是坏事情,至少可以强化外方的话语权。

  三、自主品牌忙自产、跨国集团忙进口的源动力

  1、掌控核心技术是共同选择

  自主品牌在发动机、变速箱等领域的突破的目的是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增强整车的竞争力和供应链安全。

  跨国集团的做法是强化核心技术的保留时间,更长时间获取更大的利润。如果内资企业达到跨国集团进口零部件的水平,其垄断地位就可能动摇,至少是垄断利润难以保障。

  2、实现差异化的产品优势

  自主品牌实现发动机的自产就能使自身车型的特色更加鲜明,发动机的快速升级改造后的技术优势也就逐步树立。通过这些竞争优势的建立,其产品档次也能快速升级。

  跨国集团实现核心零部件的控制有利于其产品的综合技术优势的保持,目前高端乘用车较高的价格必须有核心零部件的支撑,如果自主品牌企业和跨国集团车型均采用同样的零部件,则高端乘用车的高价格也就难以维持,跨国集团的垄断利润损失巨大。

  3、寻找政策的机会

  政策是企业的运作导向也是现实的利益调整。中国针对汽车行业的政策调整导致跨国集团的进口加速和自主品牌的自主化加速。

  随着新的政策调整,不论本土化程度,中国对进口整车征收25%的关税,对汽车零部件却只征收10%的关税,因此许多跨国公司通过大量向中国出口汽车零部件,在中国组装完成最终销售,这样变相规避了至少15%的关税。

  09年国家在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出强化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的提升,尤其是对发动机的改造升级提出一定的鼓励政策,这是对前期的鼓励政策的进一步强化,因此部分企业的自主生产发动机的信心也就更强。而且目前已经有企业获取国家对发动机新品开发的支持政策,未来的自主品牌自主化进程还会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