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企业用工荒和大学生求职难为何并存?

  企业用工荒和大学生求职难为何并存?

  解决用工荒与求职难并存这个看似悖论的问题,治本之策还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新春伊始,东部沿海地区不少地方出现用工荒,很多企业找不到工人,像等米下锅一样等人开工。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的一项调查分析结果,东部沿海地区有70%被调查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用工荒。

  用工荒的出现,可能有经济回升向好、企业订单增多的原因,有企业用工和待业人员专业不吻合的原因,有农民工维权意识提高的原因。大面积的用工荒,意味着我国在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回升向好的同时,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尖锐;同时,产业结构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也越来越急迫。

  为什么这么说?

  应该看到,用工荒的另一面,是大量新增劳动力形成的巨大就业压力。目前,我国经济就业弹性为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不到100万人就业。也就是说,按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每年最多可新增就业1000万人。而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超过2000万。

  一方面,大量企业出现用工荒,另一方面,不少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就业比较困难,有些地方大学生的平均工资已低于农民工群体,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彰显。把企业用工荒和大学生求职难放在一起观察,或许更有意义。

  从用工方来讲,主要是低端产业的用工荒,用工需求比较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器制造、机械加工、服装制鞋等低端制造业产业上;而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先进制造业等朝阳行业,在国际上还没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用工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大学生就业难。这无疑折射出目前我国经济产业发展的不足。

  从对求职者的要求看,不少企业需要的是掌握熟练技能的技工,“来了马上可以干活”,而这恰恰是目前农民工欠缺的,也是大学生们所不具备的。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结构性的就业矛盾日益突出,意味着传统的依靠低廉成本,拼资源、拼消耗、拼人力的增长方式急需改变,倒逼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倒逼着产业的升级换代。

  解决用工荒与求职难并存这个看似悖论的问题,需要多管齐下,统筹解决。比如,提高农民工福利待遇保障水平,抓紧进行技能培训,及时调整重知识轻技能的教育模式等等。但治本之策,还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只有真正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上,保持传统制造业产业优势的同时,在谋求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高端产业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产业链条,解决企业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才不再是什么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