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153万加班费折射维权之难

  无锡某银行信用卡部的员工,因工作强度高却没有加班工资,在离职后将原单位银行告上了法庭,要求支付150多万元“天价”加班费。银行以加班费需申请,否则无法支付加班费为由拒绝。双方劳动仲裁无果,员工遂向银行赠送锦旗,上写“不支付加班费,不足额缴纳社保”。153万加班费可以算得上是天价了,最终劳动仲裁无果,细究起来,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

  本来,在法定节假日工作并获得加班费是劳动者的一项权利,但在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如果用人单位不主动“给钱”、劳动者反而主动“要钱”,劳动者就可能面临被扫地出门或者“被穿小鞋”的风险。在缺乏工会等组织保护的情况下,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较量,孰强孰弱不言而喻。因此,劳动者有时候主动放弃对权益的争取,虽属无奈,倒也是一种“识时务”的选择。

  再者,政府部门的监管也不够。每逢节假日,有关部门都会提前发布信息:加班费应该怎么计算,用人单位拒付应该如何打官司。至于是否真有单位拒付加班费,倒很少看到有关部门的主动检查;用人单位因拒付加班费而遭到处罚的案例,更是异常少见。这一现状,导致用人单位面临的“付费”压力若有若无,其主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保护劳动者权益,法律是最后的底线。按照规定,虽然劳动者可以就获得加班费进行举证,但加班单、工资条都掌握在用人单位手中,员工能轻易拿到吗?如果拿不到,怎么才能证明自己?难道要使用偷拍手段?不仅如此,很多单位名义上不要求加班,其指派的任务却显然无法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完成,这样就自然而然转变成“主动”加班。如此,想通过法律讨回公道是难上加难,保障底线也难免失守。

  事实上,劳动者维权之难,不只体现在加班费上。例如,作为一项现代社会的文明制度,带薪休假让人们心向往之,这也是缓解法定节假日全民出游带来各种问题的最佳途径。但目前来看,尽管国家颁布了相关条例、规定,带薪休假的实施显然不尽如人意。是劳动者不愿意休假?并非如此。同获得加班费一样,劳动者要想“带薪休假”,同样会面临就业艰难、监管缺位、诉讼麻烦等一系列问题,令人望而却步。

  “加班费”事虽不太大,却反映出劳动者维权之难。当务之急是加强企业工会的力量,让劳动者更有底气;政府应强化监督检查,为劳动者撑腰;法院则要简化诉讼程序,让劳动者有最后的保障。如此打通劳动者的维权渠道,加班费才不会“逢节必议”,网上坊间也会少了很多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