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政协委员热议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让职工敢谈会谈,企业愿谈谈得拢

  “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高一线劳动者工资,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调整收入分配不合理格局,顺理成章,工资集体协商成为今年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如何拓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覆盖面?本网记者将持续关注。

  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化解劳资矛盾

  【背景】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支付办法、工资标准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它一方面能够维护一线职工的权益,使工资增长与企业效益提高相适应,确保每个职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企业劳资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明确要求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据2010年对职工工资收入的统计,全国还有20%以上的职工工资徘徊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水平,非公企业一线职工相对于管理人员更是明显偏低。2000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达35.3%,但职工工资增长只有14.1%。

  企业利润年年涨,可职工的工资却远远落后于企业利润增长,当前在我国很普遍。据调查,由于工资报酬等经济原因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占了争议案件总数的近80%。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总工会主席马兰翠说,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通过平等协商、讨价还价、达成协议的方式,预防和化解劳资矛盾。

  2011年,全国总工会出台《2011—2013年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全国工会将从2011年起,用3年时间,全面推进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努力实现2011年底全国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60%,2012年底实现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70%,2013年底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80%,其中世界500强在华企业全部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目标。

  据全总统计,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比没搞集体协商的企业员工高10%~15%。

  将工资集体协商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

  【数据】在去年8月召开的全总十五届十次主席团会议上传来消息:有18个省份下发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文件,15个省份将工资集体协商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7个省份颁布了工资集体协商的地方法规,24个省份制定了集体合同法规。

  当前,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地方领导顾虑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可能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地方投资环境。由于缺少强制措施,部分企业尤其是非公企业并不是自愿、自觉地接受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四川省总党组书记的胡先春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中,并建立完善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目标责任制,与党政其他工作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考核。

  而在前不久闭幕的河南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马露霞等12名省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加强部门联动实现工资集体协商协同推进的建议》的提案,也建议将工资集体协商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

  立法保障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样本】2011年7月,《湖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9月,《条例》通过二审,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从2011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一般来说,在劳资关系中,劳动者个人往往处于“弱势”。由于无强制性规定、法律责任不明确,惩治措施缺乏,条文刚性不足,导致工资集体协商推进中也遭遇职工不敢谈、企业不愿谈的困境。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包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蒙建议立法保障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无论是对企业来说,还是对职工来说,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法律约束,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工资集体协商,通过法律手段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使职工敢谈、会谈,企业愿谈,最终谈得拢。”

  今年1月,上海市工会系统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提交“关于制定《上海市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的建议”议案和提案,呼吁尽快为工资集体协商进行地方立法。

  围绕工资集体协商地方立法的问题,一些委员对立法内容的细节更为关注:企业如无正当理由拒绝或拖延工资集体协商;不按时、不如实提供工资集体协商所需资料,怎么办?

  《湖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规定:有管辖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以书面形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将其记入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档案纳入政务公开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