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是迈向就业的必修课
“3年前,我还是一窍不通的学徒;而现在,我带了4个徒弟,变成‘师傅’了。”谈起角色转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0届毕业生尚*很是感慨。毕业后,他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通过“江苏高校毕业生见习计划”,他进入南车戚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见习,见习期满,成为该公司正式员工。
记者昨从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了解到,全省近6万像尚*这样的高校毕业生受惠于“见习计划”——在已建立的2631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58714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其中36773人见习期满留岗就业,平均留岗率为62.6%,另有30%左右的人员通过见习实现就业。
见习,为的是要让大学生们补上“实践课”,顺利走向工作岗位。记者在各个见习基地的采访,见证了这一就业路径。
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不少高校毕业生在职场竞争中却并不“强势”,常因“没有工作经验”而遭用人单位拒绝,如若深究求职被拒的原因,似又远不止于“工作经验”这一项。江苏共创草坪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坦言,不少大学生就业方向不明晰,想干什么,不知道,也不知道往哪方面努力,直接导致求职失败。针对这一状况,公司为每个见习学生制订了详细的见习计划、考核方案以及发展路径,在公司内部打造加快他们成长的平台。即使见习学生不能全部留用,也可以为他们指明发展方向,促进最终就业,帮助他们少走弯路。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朱*认为,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至关重要,可能会影响其一生。“见习期间,我们在业务传帮带的过程中,注重培育他们的独立人格,造就一种工作上的锐气,从而使他们产生发自内心的责任感,成为合格的‘职场人’。”据了解,在华泰证券见习的学生,三分之一留用,成为正式员工;其余的,通过半年专业技能培训,大部分也顺利找到工作。
潘**是合肥工业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找工作时,参加过几十场大大小小招聘会,投出去的简历上百份,而结果不尽如人意。在泰州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就业双选会上,她尝试性地向扬子江药业集团投了简历,很快就接到面试通知,3个月见习期满后,成为该集团的正式员工。3年多来,她已经从车间工艺员成长为一个40余人的车间主任助理。集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李**认为,“她已经具备了担任车间主任的综合能力。”而潘**坦言,对于大学生求职来说,机会和平台很重要,“如果没有见习,这么大的集团,对自己来说是遥不可及的。”而一旦有了这个机会,她便以自身的努力赢得了企业的信赖,从留用起步,一步步地成长。
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最新进行的一项全省性问卷调查显示,见习人员通过见习后,在岗位技能方面有很大、较大提升的,分别占33.6%、56.2%;在理论结合实际的意识和能力方面有较大提升的,占65.7%;在工作态度方面有很大、较大提升的分别为18.8%和63.2%,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很大、较大的分别为18%和59.7%;在团结同事和有效沟通能力方面有很大、较大提升的,分别为18%和59.7%——见习期间的严格培训与企业文化熏陶,对见习人员综合能力的锻炼是明显而有效的。
将见习岗位转化为就业岗位,避免见习学生成为用人单位的“短期劳动力”,这是社会、学生与企业都关注的关节所在,见习学生的留用率便成为衡量见习成效的关键指标。而统计显示,我省参加见习的高校毕业生由见习基地留用的比率,3年来平均达62.6%,另有30%左右的见习人员,通过见习实现就业——九成以上最终顺利就业,而留岗人员的专业与岗位匹配度达到74.32%。
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主任韩**坦言,我省在留用率上并没有对见习基地做硬性指标,只是鼓励保持30%的留用率。“能够达到如此高的留用比例,这说明,通过‘见习计划’、‘见习基地’,实现了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