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收入差距大,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家庭收入差距大,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养老、退休金收入的差距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大大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城镇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56,农村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60。分地区看,我国东部地区基尼系数为0.59,中部地区的基尼系数为0.57,西部地区为0.55。调查组认为东、中、西部收入差距与其市场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养老、退休金收入的差距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占城乡家庭收入差距的25.3%。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约有45%的家庭成员退休后没有任何社会养老保险和离退休工资。
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衡量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一个指标,通常用字母G表示,其值在0和1之间。G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一般认为,0.4以上的G值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G值达到0.6时,则表示收入悬殊。
“高基尼系数是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常见现象,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自然结果,它并不可怕。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表示,在短期内要缩小收入差距可以通过政府的二次分配政策来实现;而在长期则需要通过全面提高教育水平以实现机会均等。
国家统计局中国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未来消费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应逐渐加大。这样大家工资性收入在上涨,而企业成本是增加的,资本回报效率变低,这会带来收入差距减少。
相关阅读:中国家庭收入基尼系数高达0.61收入差距罕见
12月9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将阔别十年的中国基尼系数首次进行了更新。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高达0.61,相比全球0.44的平均水平,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明显处于高位。
按照国际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时,则表示收入悬殊。对于0.61这一罕见水平,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教授解读表示并不用过分担心。“从其他国家的历史经验、市场经济的特点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再分配前的高基尼系数是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自然结果。”甘犁说。
根据调查数据,中国城镇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56,农村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60,城乡收入差距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养老、退休金收入的差距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占城乡家庭收入差距的25.3%。而由于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不同,基尼系数的地区差异同样明显。数据显示,东部地区的基尼系数0.59,中部地区的基尼系数0.57,西部地区的基尼系数0.55。甘犁表示,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来看,高基尼系数的出现是一个常见现象。市场经济改革、贸易的自由化和技术升级进程的不断加深,往往伴随着不平等的进一步加重。而这可以通过以转移支付为主的二次分配达到显著的调节效果。
调查报告还显示,2011年7月,中国城镇整体失业率为8.0%。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2010年,我国城镇劳动力人口为34624万人,由此推断我国2011年7月失业人数超过2770万人。中国城镇失业率的地区差异更加明显,东、中、西部地区失业率分别为6.9%、8.3%和14.1%,西部地区的失业率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值得关注的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21~25岁城镇劳动者中,大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失业率为16.4%,远高于其他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与此同时,“下岗浪潮”带来的历史遗留现象同样突出,表现在51~55岁劳动者的失业率高达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