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一号调解员10年调解纠纷千余件[图]
“作为一名调解员,安慰话、定心话、风趣话、圆场话、希望话,一句都不能少!”不久前,在镇海区九龙湖镇司法所,调解员朱美菊总结起自己十多年的调解生涯,说得有板有眼。真想不到,眼前这名貌似柔弱的中年女子,竟成功调解了各类纠纷1300余件,有效解决群体性纠纷18件;曾11次被省、市、区评为综合治理、人民调解等先进个人,去年年底,她还当选“省十大优秀人民调解员”。
调解经验成“范本”
1997年,36岁的朱美菊被安排到九龙湖镇负责人民调解工作。这一干就是10多年。经过长期摸索,朱美菊总结出一套“提前排摸、提前介入、提前化解、提前教育”的“四提前”调解工作方法。
2007年9月的一天,一家企业因经营不景气,已拖欠200多位职工两个多月的工资,许多职工怕工厂关闭拿不到工资,扬言要到区有关部门讨个说法。朱美菊得知情况后,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与村调解员一起稳定职工的情绪,同时对企业主进行政策宣传。由于提前介入,这起纠纷很快得以平息。
朱美菊的“四提前”办法,在调解工作中屡试不爽,在镇海全区调解员中推广,现已成为调解群体性纠纷和矛盾的范本。
善解家务纠纷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庭纠纷往往是民事纠纷中最常见、最难调解的。2006年5月,九龙湖村沈老伯的二子一女,为赡养问题发生矛盾,兄弟之间甚至大打出手。朱美菊受理这起纠纷后,先是说服教育,然后打出“感情牌”,让3个儿女重温昔日父母与子女的温馨场面。真情实意的话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使兄弟姐妹在和谐的氛围中达成一致意见,对父母的日常生活、医疗费及百年之后丧葬费用等都作了合理的安排,并签订了协议。
邻里纠纷往往事情不大,但处置不当,就会激化矛盾。2007年8月的一天,朱美菊得知汶溪村两户村民为造房子影响通风采光问题发生纠纷,大有事态升级、矛盾激化的趋势。那天中午,她顶着烈日赶到事发地,在平息双方激动的情绪后,分别找当事人了解情况,并通过到建房现场查看、征求镇城建办意见,对解决纠纷有了充分的把握。之后她主动找建房户做思想工作,经过再三摆事实、讲道理,指出其建造楼房超高度是违反规定的,既然做了邻居,都要以诚相待,最后建房户同意按原来的规定建造,最后双方握手言和。
外来工的“贴心人”
九龙湖镇外来人口占当地总人口数的一半多,这些年,涉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纠纷逐年增多,如何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利成了朱美菊的“心事”。去年年底,湖南籍民工张某,在三星工业区给某企业厂房装修时不慎从3米高处坠下,造成8级伤残。由于该企业将这起装修工程转包了4次,谁都不愿意承担责任,致使张某无处追索医疗费、伤残赔偿金。朱美菊得知情况后,苦口婆心多次协调,最终使张某与工程的实际承包方达成一致,得到了合理赔偿。近5年来,朱美菊调解像这样对外来务工人员和弱势群众维权的案例有430余件,成功率98%以上,一名外来务工人员感激地对她说:“朱大姐办事公道,是我们外来务工人员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