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商会复制欧美模式
“商会公关”正准备取代“上层路线”,成为中国外贸博弈的新路径。昨天,经过两年多的筹备,中国国际商会宣布实现实体化运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会员制商会。而面对中国目前民间商会的“短板”,出席中国国际商会第一次全体大会的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明确要求民间商会“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2005年,中美、中欧纺织品谈判为中国民间商会上了生动的一课。在这场纺织硝烟中,为了让美国对中国袜子出口设限,美国制袜业协会组织工人给国会议员写信、聘请专业机构到国会游说。
事实上,商会组织已成为欧美影响本国外贸政策、维护本国企业利益的强大工具。尽管在昨日发言中再次强调明年就会“完全退休”、“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吴仪仍对中国国际商会的未来使命充满期许,表示中国国际商会应该“大有作为”。
吴仪称,商会应该帮助中国企业了解被投资国的需求,“以战略眼光推动企业国际化”。比如,美国等发达国家往往希望中国能够投资当地的制造业,俄罗斯等国则可以为中国建筑、加工企业提供广泛市场。同时,在涉及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市场准入、贸易摩擦、贸易壁垒等方面,商会应积极向中外政府和国际组织反映自身诉求。在会员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时,商会则应该协调引导国内企业加强自律,向国际社会作出说明,维护我国工商界对外整体形象和整体利益等等。
中国贸促会从1998年6月起同时使用“中国国际商会”的名称对外开展工作。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让中国国际商会在开展工作时感到掣肘。2005年8月,中国国际商会在民政部登记注册,正式成为社团法人,开始了实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