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教育法律、法规、规章等之间是什么关系?

  1、宪法中的教育条款

  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中都有关于教育的条款,甚至有专门关于教育的章节。通常规定教育的指导思想、目的、教育制度、公民在教育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教育行政管理权等内容。我国现行宪法为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1988年、1993年、1999年三次修订。

  我国宪法为教育法提供了基本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基本法律规范。《宪法》“序言”和第一、二、三、四、五、十九、二十三、二十四、四十六、四十七、四十九、八十九、一百零七、一百零九条等,规定了与教育法有关的内容。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宪法是一个国家内全部法的总渊源,宪法中规定的国家基本制度、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教育活动,是一切教育立法的重要依据。任何形式的教育法都不得与宪法想抵触。

  2、教育法律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教育规范性文件,称为教育法律。

  教育法律又分为教育基本法律和教育单行法律。

  (1)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基本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全面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可以说是“教育领域的宪法”,是教育法律体系中的“母法”。教育基本法通常规定一国教育的基本方针、基本任务、基本制度以及教育活动中各主体的权利、义务等。

  我国的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已在1995年3月18日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自1995年9月1日起实施。

  (2)教育单行法律。教育单行法律是指根据宪法和教育基本法原则制定的调整某类教育或教育的某一具体部分关系的教育法律。前者如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后者如教师法。完备的教育法律制度,在教育基本法之下,其他教育单行法律应基本覆盖教育的主要部类和教育的主要方面。

  我国现行的教育单行法一般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目前主要有六部:198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200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

  3、教育行政法规

  教育行政法规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教育行政法规在内容上是针对某一类教育事务发布的行为规则,而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事件和具体问题作出决定,在形式和结构上必须比较规范,在时效上必须有相对的稳定性,其制定、审定和发布必须经过法定的程序。

  我国目前生效的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规范的教育行政法规主要有:

  198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1988年发布的《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1989年发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

  1990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1992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1994年发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

  1995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

  ……

  4、地方性教育法规

  在我国,根据《宪法》第一百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七条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地方性教育法规只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具有区域性,且内容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

  5、教育规章

  我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在自身权限内发布规章。其中属于调整教育方面的,统称为教育规章。

  教育规章的调整范围是广泛的,数量是很大的。这些规章在管理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法的效力,是教育法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根据上述形式,可以将我国教育法体系绘制成以下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