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塑化剂牵出食品安全

  自塑化剂风波爆发以来,台湾引以为豪的食品安全形象一落千丈。随着塑化剂污染影响面愈来愈广,已演变成全球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国家质检总局表示,截至6月16日,受台湾塑化剂污染影响暂停进口产品名单新增至1002种,问题企业增至302家。塑化剂影响力不止中国内地,日本、菲律宾等其他国家均被波及,也引发人们思考:如何有效管控食品产业链,才能将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动向:大企业上游自建原料基地下游自建销售渠道

  据了解,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其中原因之一是食品产业链长,作为生产制造环节的食品企业,对于上游原材料、下游流通领域的安全缺乏管控力,同时也无力管控。

  “食品安全管理的难度在于目前全球化的生产链条太长,由无数地区和无数环节拼合而成,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管理风险和监督成本”,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郭巍青指出。目前,不少食品企业均表示,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食品产业链变得越来越长,食品生产企业管控产业链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如何系统地对食品产业链进行有效管理是摆在每个食品企业面前的一项严峻挑战。

  据悉,目前有部分大型食品企业为了整个链条安全,管控的“手掌”已从食品生产制造环节延伸到上游。日前,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表示,在产业链的源头,该集团重点加强种植养殖、建设项目管理、新品研发与上市前的风险管理;在生产过程中,推行现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标准规范,确保生产过程得到有效控制;在产品出口端,建立了标准化的产品放行、冷链物流等环节的食品安全标准和管理流程,把好到餐桌前的最后一道关。“以大米产业链为例,通过建立、收购大米加工厂增强了产品的自我供应能力,同时以加工厂为核心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了上下游密切配合的供应链和销售渠道,体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价值链竞争优势。”

  漏洞:中小企业无力掌控上下游

  不过,在食品制造行业里,占据半壁江山的是中小型企业,它们并没有实力掌控到整个产业链。“食品安全事故一旦发生,消费者和监管部门第一时间追责的是食品生产企业,然而对于企业来说,上游原材料种植养殖、加工制作环节如何,我们不是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很难掌控,也难以把控”,一家广东本地食品生产企业坦言,尽管该公司在采购原材料时,要求供应商提供质量保证的承诺书、检测报告,进货时也有自己把关的环节,但由于产业链长,对于上游原材料的安全性仍然是忐忑不安。

  有业内人士指出,要食品企业打造或管理整个产业链很不现实,也不符合现代工业发展规律。他举例称,汇源果汁就是打造整条产业链,从种植果园,到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然而汇源果汁这样需要的资金、技术和其他资源很多。比如,当初汇源果汁掌门人要将汇源卖给可口可乐,原因就在于此,他无法也没有能力再掌控整条产业链。

  疑问:塑化剂为何逃过层层监管?

  令公众疑惑的是,这个原本就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塑化剂,如何成为台湾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漏网之鱼?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詹长权看来,塑化剂之所以酿成一次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关键是台湾管制架构的失效,“政府没有办法管理最新出现的一些化学品”。

  目前,台湾市面上的化学物质有10万种左右,大部分都有毒性,而被台湾环保署列为毒性化学物质的只有271种,其中只有78种属于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塑化剂就属于第四类毒性物质,其管理采用“事后报备”,这意味着厂商在使用之前是不需要向监管部门进行备案说明的,“潜台词是相信厂商不会随便使用”,而所谓的事后报备往往就成了不报备。

  成功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李俊璋教授说,事实上塑化剂早就该被列入第一、二类毒害物质了,这样对其使用、买卖的管理都将更为严格,该物质的使用、流向,都须在管理部门严格登记,一旦使用到食品企业,就会很容易被发现,今天的悲剧或许就能避免了。

  中国大陆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国务院办公厅所要求的从三聚氰胺的生产到销售到流通环节的全程实名登记制度,就是为了防止三聚氰胺产品及其废料流向食品和饲料加工企业。詹长权还建议,对于添加到食品里的化学品应实行分类管理制度。“我们竟然允许食品工厂买化学品,这是不对的。如果化学品要放在食品里,就必须另开一个工厂,专门针对食品添加的化工厂。”

  不过,再缜密、严格的监管,黑心的商家总还是有办法突破防线,此时检测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

  专家建议:政府重典治乱才是根本

  上游原材料安全,是生产制造环节安全的有效保障之一。如何有效管控食品产业链各环节的安全,将风险降到最低?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认为,食品产业链里面的每个企业,应依靠现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标准规范,识别产业链存在的各种食品安全风险,形成风险控制方案,管理好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使食品安全在产业链的各环节间实现无缝对接。

  要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政府的严格监管,重典治乱固然是重要的抓手,但企业的自律也必不可少。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何计国认为,要保证企业自律,行业内必须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企业只有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把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做好了,才能有效地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也有人提出,消费者应改变自己口味,减少过分追求“色、香、味”俱全食物,“现代人对食品的口味要求越来越多是造成食品工业无限膨胀之源,厂家一边不断增加添加剂一边不断压缩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