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汽车“三包”满月,市场反响平淡

  汽车“三包”政策自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如今,这个在发布前饱受争议、发布后备受期待的重量级政策已经满月。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无论是汽车“三包”实施前业界期望它带来的市场井喷,还是消费者针对汽车“三包”政策的反应,似乎都称得上平淡。

  汽车市场未见波动

  就相关问题,记者11月5日采访了赣州一汽大众金涛店售后服务经理王健。他说,自10月1日正式实施汽车“三包”政策以来,该店汽车的销售量和之前相比并没有明显提升,汽车“三包”政策对汽车销量并没有起到刺激作用,我市汽车市场还是和往常一样波澜不惊。

  “汽车品牌影响力是消费者选择车辆的重要因素,消费者一般会把质量放在首位,然后再考虑车辆的价位。至于汽车‘三包’政策,可能是因为才实施一个月,消费者对该政策的认知程度还不高,目前消费者购买车辆时很少主动提及汽车‘三包’政策,即使有提及,也多停留在能否退车或者更换新车等问题上,可能以后消费者对汽车‘三包’政策会越来越了解。”王健说,只有跟消费者达成购买意向后,自己才会向消费者说明汽车“三包”政策,如果消费者没有购买意愿,一般就不会主动提及。

  消费者反应不强烈

  在汽车销售终端市场,消费者对汽车“三包”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太大的反应。近日购买了一辆中端轿车的市民蔡女士告诉记者,她对汽车“三包”政策不太了解。“我选车主要看用途、性能和外观,至于‘三包’政策,只有当汽车出问题时才会去了解。”“我并不了解汽车‘三包’政策,买车时经销商也没有跟我提及,我买车主要考虑车型和油耗,其他的没有做过多的了解。”前几天刚买了新车的吴女士这样跟记者说。

  记者还采访了部分消费者,大多数人都表示,汽车“三包”是一件好事,但是具体好在哪里,细节并不太清楚。有购车需求的消费者会提前几个月关注车型,然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心仪车型的信息,选车的标准主要是看车辆的外观、油耗和安全性能等。至于汽车“三包”,不会将此作为选车的必要条件。在他们看来,购车时选择问题少、质量过硬的车辆,方可减少购车后的麻烦,而汽车“三包”仅仅只是作为一种事后补救的方式。

  记者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了解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接到消费者的投诉电话,只有少数几个消费者打电话过来咨询汽车‘三包’政策。”

  相关政策不完善

  业界和消费者寄予维权厚望的汽车“三包”政策,自出台伊始就存在着不少的争议。尽管汽车“三包”政策的出台,让长期饱受诟病的汽车维权有了相关的法律依据,但是具体维权的操作细节还是存在不少尚待完善的地方。

  “就目前我所了解到的信息,汽车‘三包’的相关司法解释还没有出来,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只能暂时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来参考。”相关法律人士这样跟记者说,尽管汽车“三包”政策对于车辆退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发生汽车质量纠纷时,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惯例,消费者需要自己找汽车质量鉴定机构对争议车辆进行检测和鉴定,高额的鉴定费用对消费者来说是一道必须迈过的坎,因此消费者是否愿意自掏腰包、不怕麻烦去鉴定争议车辆,无疑是汽车“三包”政策能否切实推行的困局之一。

  该法律人士还表示,由于目前相关司法解释还没有出台,汽车“三包”政策暂时不具备“追溯力”,也就是说,10月1日前所购车辆从法律上暂时还不能享受汽车“三包”政策。

  记者手记:

  汽车“三包”政策自10月1日实施至今已有一个多月,并没有出现实施前大家预想或争议的问题,比如集中出现投诉退换车潮等。有关专家指出,看似平静的表面其实“暗流”正在涌动,随着10月份出手购车的消费者增多,问题车辆逐渐增加,到一定时间汽车“三包”的威力才能显现。虽然目前来看,汽车“三包”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消费者对它的关注和信心也不如预期,但它的出台一定是利大于弊,不仅可以让消费者维权时有法可依,还可以促进汽车制造业水平的提高,让整个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