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暗访河南小食品黑作坊

  ——暗访郑州小食品黑作坊

  推开虚掩的门走进去,伴随着轰鸣的机器声,一股浓烈的麻辣味扑鼻而来。

  大约20平米的空间内,灯光昏黄,几张报纸糊住了唯一的窗户。正对门的地上,是一摊红红绿绿萝卜丝样的东西。机器上裹满油污,看不出本来面目。几个装着黄色液体的大号塑料桶,以及墙角堆放的几十袋白色面粉,很是显眼。

  门口的操作台上,微型台秤、生锈的剪刀、已经开了口的瓶瓶罐罐胡乱地摆放在一起。包装说明显示,其中两瓶绿色、暗红色的粉末,分别是名为果糖和日落黄的食品添加剂,一袋白色粉末为甜蜜素。

  一个40岁左右、未作任何防护的工人进来,跨过摊放在地下的原材料,走到轰鸣的机器跟前,添加了一瓢面粉、辣椒面和食品添加剂的混合物。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房间内,两台长长的面板上,堆放着刚刚生产出来的成品——黄色、绿色的仿佛虾米状的小辣条,七八个老年妇女分坐面板两边,熟练地进行封装。透明的包装袋比扑克牌略小,没有任何标识。只有旁边垒的一人多高的包装箱上,印有“吴富杰熟食、湘川风味”字样。

  在不久前的一次暗访中,记者在位于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大田垌村的一户民房里目击了上述场景。现场种种迹象显示,这是一处生产麻辣小食品的典型黑作坊。根据机器身上的污垢、粘附在电线上的蛛网等线索判断,该作坊的地下生产活动已经进行了相当长的时间。

  非法生产出现“回潮”

  2011年5月22日,北京市查处60种不合格调味面制食品,有53种出自河南,其中36种集中在十八里河镇所属的郑州市管城区。7月12日,媒体曝光郑州和新乡十几家加工厂生产含“毒”沙琪玛。随后,郑州市重拳整治小食品企业。

  记者调查发现,风暴过后,确有不少小食品企业关门停产或迁往外地,但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在短暂的“休整”之后开始回流,原有的黑作坊则转入更为隐蔽的地方继续非法生产。

  在国内著名的小食品重镇——郑州市管城区十八里河镇的柴郭村,街道上冷冷清清,随处是“厂房出租”的告示。但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空气中飘散着一股刺鼻的麻辣味,销售食品添加剂的广告牌仍然立在村口,专门制造、维修麻辣食品机械的门市也照常营业。

  当记者以供应面粉为由打探小食品作坊时,村民警惕地表示,“正在生产的有十几家,但都在院子里,得自己去找。”

  线人“大根”告诉记者,在大田垌村,类似地下作坊不止一家,多是湖南、福建的老板前来投资,租用村里的房子,“进户电线特别粗的,都是有生产机器的,规模大的还配有变压器”,主要生产麻辣小食品和小面包,以前者居多。

  “一个普通的小作坊,两台机器,一天下来就能生产几百件货,够装满三辆农用三轮车。正常生产的时候,往往大门紧闭,只有工人早上进场或中午外出吃饭的时候,才会暂时打开。因为卫生条件太差,工人自家的孩子都不会吃这些食品。”他说。

  一位曾从事过作坊生产的小老板介绍,所谓的麻辣食品,其实最主要的原料就是面粉,此外还有盐、添加剂、辣椒粉等,通过机器混合搅拌、挤压成型,然后进行切割和包装。

  “一般来说,作坊生产并没有严格标准,原料配比都是跟着感觉走,只要达到又咸又辣的效果就可以了。至于包装,直接给纸箱厂打个电话,要什么有什么,还有的干脆就是什么标识都没有的‘白包’。”这位小老板说。

  半公开的灰色产销链

  一位专门拉送小食品的货车司机大飞说,现在的小食品作坊虽然多数仍在城郊结合部,但和以前相比,由扎堆变成分散,地点也更偏僻和隐蔽,“多次打击后,大家都变得更加小心,即使增加运输成本,也要保证安全。”

  来自湖南省平江县的何老板介绍,去年整治后,自己此前在十八里河镇投产的麻辣食品作坊被迫迁往河南省汝州市,但年后又搬回到郑州,目前在一个“三不管”的地方。

  大飞介绍,红火的小食品市场背后,是一条灰色的产销链。“黑作坊完成生产包装后,要么走物流,要么发往郑州几大食品城,再由经销商逐级外销,最终从地下转到地上。”

  连日采访后,记者发现,每到早晚,在十八里河镇附近的道路上,就会出现运送面粉或小食品包装箱的各式货车,也有很多满载小食品的车辆,往来穿梭,很是热闹。

  在郑州市最大的食品综合批发市场——万客来食品城(简称万客来),记者看到,里面店铺密密麻麻,一家挨着一家,大的几十平米,小的仅有几平米,人力三轮、厢式货车等各种车辆,加上前来进货的各路客商,占满了道路。

  在一家食品店里,一位来自甘肃的经销商当场采购了6000多元的货。在另一家几平米的门面里,当记者打听一款“白包”小食品的价格时,老板娘表示,所有的货只批发,不零卖。她同时很警惕地说,“看你就不像是来进货的。”

  知情人介绍,小食品产销方式多为“前店后坊”,通常食品城的门店只是进行展示,并不囤货。客商看好货品下了订单,店主会和厂家联系,然后直接通过物流发货。

  监管不到位问题小食品“禁而不绝”

  问题小食品“进村”

  由于问题小食品成本低、包装花哨、卫生状况差,其日常消费群体主要是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

  在郑州南三环附近一家物流公司院内,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将小货车上的货物转移至一辆大型卡车上。老板告诉记者,该公司走的是郑州至西安专线,主要货物就是各种小食品。因为便宜,大部分都流向了农村市场。

  河南省兰考县农民老王说,家里有个上学的孩子,每月都会给十多元零花钱,多数时候都拿去买零食吃了,“几毛钱一袋,也没觉得算个啥,就是那些包装袋,看着花里胡哨的。”

  河南省食安委办公室监督检查处工作人员介绍,在不久前的一次暗访中,也发现了非法生产的麻辣小食品流入县乡农村超市的情况。

  河南省上蔡县一基层工商所工作人员介绍,根据以往检查结果,问题食品流向农村市场,尤其是中小学校周边商店,这一趋势越来越突出。

  他说,仅从外包装上看,形形色色的小食品就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随意起名,比如糖果不叫糖果,却标称为“爱挑豆”、“情豆初开”等;二是有名无实,比如名为“羊肉串”、“南京板鸭”等,实质上只是豆制品或膨化食品;三是绝大多数产品都有各种香精、色素等添加剂,有的配料仅有两三种,添加剂却有七八种之多。

  “去年查处的含‘毒’沙琪玛,就是用化学品硼砂替代焦糖,对于身体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说,长期食用后果不堪设想。”该工作人员说,“但一般人眼里,小食品无非是加了点调味剂,吃不死人,所以并不太在意。”

  双管齐下破解监管难

  由生产至流通,线人“大根”认为,问题小食品之所以“打而不死,禁而不绝”,表面看是因为加工地点隐蔽、成本小利润高,但深层次的背景则是监管思路过于简单。

  “食品安全是高压线,平时不怎么管,有问题后又一律‘重拳整治’,比如去年出事后,十八里河镇就要求,所有小食品生产商都要搬迁,连原本正规的厂家也被逼成了游击队,黑作坊只能越打越多。倒洗澡水是对的,但不能连孩子也一起倒掉。”

  郑州长通商贸城招商部有关人士介绍,河南是重要的粮油大省、人口大省,加上交通优势明显,物流业发达,经过多年发展,围绕郑州市及附近的新郑、中牟、新密、荥阳等地,已经形成了一条小食品产业带。

  “多年发展和积累的产业,走到现在非常不容易。如果因为出了点问题就赶尽杀绝,岂不是因噎废食?”

  据了解,除万客来、长通商贸城外,郑州市目前还有华中食品城、黄河食品城等多个大型食品综合批发市场。其中万客来占地约350亩,商户达1500余家,日客流量5万人以上,规模最大。

  紧邻万客来的南三环附近,分布有大小数百家物流公司,借助中部地区发达的交通,辐射山东、安徽、山西、陕西、河北、湖北等周边诸省,以及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西部地区,部分销往浙江、江苏等东部省份,由此形成国内知名的食品集散地。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粮食大省,食品加工业是河南重要的支柱产业,“小食品是大市场,对于这一行业,一定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服务,在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还要进行帮助、引导和规范,努力实现产业升级。”

  加大打击黑作坊力度

  根据记者提供的线索,郑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迅速行动,组织二七区侯寨乡政府、质监局、工商局等单位和部门,连夜对大田垌村进行排查。3月21日至24日,二七区、侯寨乡两级政府又组织人员多次对大田垌村进行拉网式摸底清查。

  二七区食安委办公室的通报材料显示,3月20日当晚,排查出一家假冒食品生产加工黑窝点,现场查处成品381件、包装袋67万个、添加剂13箱、打包带16箱、硬纸箱1600个。该作坊随即遭到取缔。

  此外,拉网式行动共排查大田垌村厂房约100户次,发现3家疑似食品生产加工黑作坊,由于厂房大门一直紧闭,无法进入。相关部门计划将不定期对其进行复查。

  二七区食安委办公室相关人员表示,将以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加强隐患排查,对重点乡(镇)、街道办实行拉网式清查,明确乡(镇)办和监管部门责任,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

  “区食安办对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清理工作进行督察,正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无证生产的黑作坊,在不能彻底杜绝的情况下,将加大打击力度,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将严惩重处,决不姑息。”该工作人员说。

  事实上,河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早先就告诉记者,2012年该省将继续着力深化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治理整顿,在对“瘦肉精”、“地沟油”保持严打态势的同时,将重点加强对“小食品”的安全监管。

  小食品黑作坊“来钱快”:干3个月买辆别克

  “唉,我跟你说,现在做小食品真的好难。”面对记者的提问,老何甩了甩手,一副不提也罢的样子,长长地叹了口气。

  38岁的老何身穿棕色皮衣,留着分头,小眼睛,从外表上看,跟一个普通的农民工没太大区别。只有在他说话或是思考的时候,眯成一条缝的小眼睛里,才会透出商人的精明与世故。

  在老何看来,郑州的小食品之所以接连“出事”,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正规军”的聚集,受利益驱动和监管缺失,黑作坊开始滋生,最终导致“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

  十八里河镇柴郭村村民“阿杜”介绍,黑作坊生产,往往投入少,收益大。“起步资金不过几千元,租个五六百平方米的厂房,临时招十来个人,一天能出上千件货。一个老板干了3个月,就买了辆别克轿车。开始还只是麻辣食品,后来发展到只要是吃的都能生产,有的还是‘名牌’。”

  让人深恶痛绝的地沟油,一般都是从泔水中提炼而成。

  但现在,一种新型的地沟油悄然出现:提炼这种地沟油的原料,是来自于屠宰场的劣质、腐烂的动物内脏、皮、肉。

  这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新型地沟油”,被改头换面之后,加工成为食品,或者火锅底料。

  不久前,浙江金华警方就发现了这样的“黑窝点”,依据这些线索,公安部统一指挥,全国六省市集中行动,彻底摧毁了一个特大跨省的地沟油销售网络,总共查获3200吨“新型地沟油”。

  动物内脏毛皮炼成“新型地沟油”

  去年10月,金华苏孟乡的村民们,经常闻到周围总是有一股臭味。传出恶臭的院子的主人叫李卫坚。

  金华公安局江南分局的民警发现,李家院子门口经常堆放着大量空油桶,地上油迹斑斑,而这难闻的味道也很像是熬制泔水加工“地沟油”的味道。不过,现场没有泔水,只有成堆的油脂块。

  江南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傅学军说,他们秘密调查之后发现,这些油脂,由屠宰场的废弃物压榨而成,主要包括猪、牛、羊屠宰以后留下的一些内脏膈膜,以及从猪皮、牛皮、羊皮上刮下的碎末;还有一些则来自于时间存放过长,不能吃了的变质动物内脏。

  进一步调查后又有新情况:在金华婺城区,熬制这种油脂的窝点不止一家,还有一些散布乡村的个体熬油户,他们熬制的原料,也是来自于屠宰场的废弃物;最终生产出来的这种动物油脂,都由李卫坚统一收购。

  在走访中,警方发现,这些熬油的作坊,几乎所有角角落落都被油烟熏得漆黑,原本白色的灯管,现在都是黑乎乎的。

  经过调查分析,这样利用劣质、过期、腐败、变质的动物皮、肉、内脏等,经过简单的加工提炼出来的油脂,就是一种“新型地沟油”。

  这种“新型地沟油”虽与从泔水中提炼的传统地沟油来源不同,但危害一样很大,里面都具有高含量的致癌物质、致病细菌和重金属成分。

  “新型地沟油”背后仍是超高利润

  这些熬制出来的“新型地沟油”,最终流向何处呢?

  一个熬油的个体户温某在接受警方调查时说,李卫坚收购的名义是工业用油,他说这些油脂都是卖给一些化工企业生产肥皂等化工产品的。

  但警方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警方发现,李卫坚家门口进进出出的运油车辆不少。但只要有陌生人经过,他们就会停止装卸货物,看上去都异常警惕。

  “如果是正常的工业用油,他们不会这么警惕。”经过近5个月的调查,警方终于梳理出这些“新型地沟油”的主要去向:很大一部分被销售到了上海、江苏、安徽、重庆等地的一些油脂加工公司,在这些公司经过再加工后,再以食用油的名义销往食品加工企业,制成食品和火锅底料等。

  江苏连云港康润食品配料有限公司,就是李卫坚的一个主要客户。在这家公司的账目上,民警发现,去年年底,公司分3次从李卫坚手上购得地沟油近40吨,每吨的价格从7500元到7700元不等。

  警方最终确认,李卫坚团伙仅在2011年1月到11月间,销售这种“新型地沟油”的收入就达到了1000多万元。

  各种数据显示,跟传统地沟油的利润相比,“新型地沟油”毫不逊色:李卫坚从个体熬油户那里收购的价格,大约是每吨5000元,而卖给下家,也就是油脂加工公司的价格是每吨7600元吨左右,而油脂公司再让这些地沟油摇身一变,销售价格就到了每吨12500元。

  地沟油为何“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相关案情上报之后,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

  很快,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安徽、上海、江苏、重庆、山东6省市公安机关集中行动,摧毁了一个特大跨省地沟油犯罪网络。

  这次行动,在3月21日进行,6省市警方同步展开收网,金华警方作为主要力量参与其中。

  最终,警方一共捣毁“新型地沟油”黑工厂、黑窝点13处;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00余名;现场查获“地沟油”3200多吨。

  至此,一个特大型跨省“地沟油”犯罪网络覆灭。

  据介绍,为了防止“地沟油”流向餐桌危害群众健康,金华警方已经制订专门行动方案,计划用一年半时间,集中清除“地沟油”、瘦肉精等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安全的“毒瘤”。

  此次行动得到了社会的极大肯定,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从“地沟油”到“新型地沟油”,此类事件之所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实际上反映出一个问题——打击地沟油,不能单靠公安部门单打独斗。如果相关监管部门不建立起执法联动机制,齐抓共管,合力围剿,并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地沟油”这一严重危害老百姓身体健康的有毒有害食品或许将难以绝迹。

  消费维权相关知识,推荐阅读:

  消费者要注意保留证据

  消费者要注意保留证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