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节假日消费,咱们如何来维权?

  【案例1】饭店“禁止自带酒水”合理吗?

  去年国庆期间,某市葛先生等自带一瓶名酒到某大酒店用餐。餐后,葛先生的消费账单被加入“开瓶服务费”100元,葛先生提出质疑,并要求返还这笔钱,但酒店拒绝返还,并出示了一本该店的菜谱。该菜谱规定:客人自带酒水,按本酒店销售价的50%收取服务费,本酒店没有的酒水,按每瓶100元标准收取服务费。

  于是,葛先生将酒店告上了法院。法院受理该案以后,酒店经理强调酒店有明文规定,自带酒水需要消费者按标准支付一定的开瓶费,否则酒店就会没有利润。

  法院审理后认为,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酒店菜谱中“自带酒水需另收取服务费”的内容是单方面意思表示,系格式条款,应属无效。据此,该法院一审判决称,某酒店向葛先生收取开瓶服务费的做法,侵害了葛先生的公平交易权,属于不当得利,应予返还该开瓶服务费。

  【专家解析】“禁止自带酒水”不应成为行业惯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餐饮业发展迅速,某些地区出现了餐饮企业统一或若干餐饮企业联合向消费者作出“禁止自带酒水”规定的现象。对此市消保委认为,这种现象是部分餐饮企业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与公平交易权,应该坚决抵制和反对这种垄断行为。

  “禁止自带酒水”成为行业惯例,与餐饮企业“谢绝自带酒水”的做法是有所区别的,对于后者来说,餐饮企业应当建立在与消费者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取得消费者的认可,切不可作强制性规定。

  其次,如果要收“开瓶费”或服务费,应当公开、透明,关键的是合理,切不可借此获取暴利。餐饮企业要真正落实好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要以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来吸引消费者。

  而酒店“谢绝自带酒水”的做法是否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在法律上也一直存在争论。

  酒店方认为,如果允许消费者自带酒水,也就意味着消费者能自带菜点,那么酒店还能成酒店吗?这酒店还能正常经营下去吗?更何况还有一个食品安全的责任问题,如果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谁来承担责任?再比如消费者到咖啡馆喝咖啡,可以要求用咖啡馆的杯子泡一杯自己带去的咖啡吗?显然是不行的。

  酒店方还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享有选择权,应当理解为对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品种和服务方式的选择权,并非消费者的任意权。酒店里备有各种各样的酒水,消费者完全可以选择消费,而不能将这种选择扩大到自带酒水。

  消费者认为,消费者为什么不辞辛劳地把石头般重的酒水带到酒店,其出发点是酒店供应的酒水价格问题,希望行业主管能够限制酒店、饭店供应酒水的高额利润。

  如果能够将酒店供应的酒水价格限制在市场价的1.2~1.5倍之间,那么,消费者也就不会再背着沉甸甸的酒水进饭店了,开瓶服务费的问题也就自然不存在了。

  【案例2】警惕“虚假打折”

  国庆节,正值消费旺季,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提高营业额,商家可谓绞尽脑汁:全场打××折、满多少送多少、实物奖销售等大幅广告充斥大大小小的商场、酒店和娱乐服务业。

  这段时间,老年人的消费投诉也会相应上升。

  王阿姨看到一家床上用品店“买三送一”,于是买了三个被套,得到一个赠品,总共花了600元,平摊下来,每个被套150元。

  促销活动结束后,王阿姨路过那家店一看,每个被套原价只有118元,王阿姨大呼上当。

  李老伯买了一个保温杯,还得到一个赠品保温杯,结果两个都不保温……

  【专家解析】

  商家的促销手段可能有猫腻,咱们要有分辨能力,比如:

  将原价先涨再打折,吸引顾客眼球;

  所送的抵用券只能单张抵用,不能累积使用,变相让你强制消费或连续消费;

  实物奖品用劣质商品充数,无凭证、无三保;

  抽奖以后,中奖者还需支付一定的费用……

  为此,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工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规定:零售商开展促销活动,应该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明示促销内容,促销内容应该包括促销原因、促销方式、促销规则、促销期限、促销商品的范围,以及相关限制性的条件等,不得以保留最终解释权为由,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零售商不得以促销为由,拒绝退换货或者为消费者退换货设置障碍。零售商开展促销活动,不得降低促销商品(包括有奖销售的奖品、赠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不得将质量不合格的物品作为奖品、赠品等等。

  所以,提醒老年消费者,在长假、消费旺季一定要坚持理性消费,不要轻信广告宣传,不要贪图便宜,要按需购买;在购买商品时,一定要商家提供促销商品的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