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医改”在阳光下成长
医疗卫生是关乎每一个人的大事,新医改方案自10月14日开始向社会征求意见起,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中,“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由于涉及政府、医院、制药企业、商业公司等多方利益,不可避免地成为争论最激烈的焦点之一。民众更关心“药价”等切实问题,不同部门则针对各自提出的“基本药物目录”展开激辩。一边是满怀期盼的万千百姓、一边是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的各职能部门,新医改方案正在热切的争论中摸索前行。我们不妨暂且搁置各方意见,回归新医改的初衷——让百姓获益才是核心所在。因此,无论是谁,无论哪个部门,如何争、如何议,都应兼顾百姓心声,为百姓“争益”。
从民众的反馈中不难发现,能否带来实际的好处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药品价格、医疗保险、看病排队等很具体的现实问题,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而在职能部门之间,新医改争议最多的地方发生在基本药物制度上。简言之,对于不同的编制者来说,采纳哪个部门提出的基本药物目录,谁就主导基本药物采购、生产、供应等整个链条。所谓“真理不辩不明”,毕竟,不管将来的医改采取何种模式,其终极目的和最基本的原则应当是“无论病人的支付能力如何,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最关键的就是让部门博弈在阳光下进行,通过公众参与、观点表达以及公开博弈程序等,达到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让民众满意的目的,最终使百姓获益。
无疑,一个好方案,何时能够“落实”、在实际操作层面能够“兑现”几分,是大家最关切的现实问题。完善如“基本药物制度”等制度的关键,不在于把主导权给谁更好,而在于对相关权力实施怎样的约束与监督,才能使基本药物制度的设计初衷真正得以实现。此次新医改方案的“争议”正是一个契机,引入公众听证制度,让辩论在“阳光”下进行,借此完善相关监督机制,深化机构改革,明晰部门责任。
应该说,在近年来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的不断尝试之后,普通百姓对“新医改”寄予厚望。公众对于医疗改革的一个最大期待,依然是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普遍性问题。因此,无论部门间的争论如何激烈,制定一个其实符合国情和实际的医疗改革方案,并很好地执行下去,使其真正惠及民生,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