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芦苇湿地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分析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总结出芦苇湿地的特点和作用,提出芦苇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意义。
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芦苇湿地保护和管理为例,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湿地生态独特的自然景观,节约开发使用好水资源,营造生态环保型秀美山川。
一﹑芦苇湿地的现状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自然资源从未受污染,被誉为“绿色的净土”。草、水、苇、药资源堪称黑龙江省“四大之最”。苇塘最大,拥有苇塘面积87万亩,占黑龙江省苇地面积的27%,年产芦苇15万吨,年产值为3-4千万元。
杜尔伯特县的芦苇湿地其特征为北方内陆湿地及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由于微地形发育,形成了以芦苇沼泽为主,草甸、湿草甸、浅水沼泽、深水沼泽水域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及景观单元,是包括珍、稀、濒危物种在内的众多迁徙鸟类重要的栖息及中途停留地,芦苇沼泽广袤辽远,湖泊星罗棋布,苇草肥美,鱼虾丰盛,环境幽静,风光绮丽,是鸟类繁衍的“天堂”。芦苇沼泽湿地区内有以草木为主的高等植物500余种,有脊椎动物160多种,尤其是在这里生活的丹顶鹤的数量占全世界丹顶鹤总数量的六分之一以上。许多大型涉禽和游禽以此为理想的繁殖地,也是多种鸟类南北迁徙的途径和主要停歇地。扎龙湿地保护区的湿地大部分在我县境内,主要分部在烟筒屯镇和克尔台乡,且“核心区”占主要部分,它的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其中大庆境内12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7%,齐齐哈尔境内9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3%。
二﹑湿地的概念
湿地号称“地球之肾”,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控制污染﹑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是生态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湿地是一种自然景观,一个自然综合体,是地球上具有重要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和多种生物的栖息地和孳生地,也是若干原材料和能源的地矿资源。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湿地8.5亿hm2,占陆地总面积的6.4%,我国大约有湿地0.63亿hm2,天然湿地0.25亿hm2,人工湿地0.38亿hm2。根据《湿地公约》中关于湿地的定义,即:“不问其为自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m的水域”。另一类是学者的定义,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根据研究的区域及对象不同,给出的定义也不完全一样,从学科来看可以概括为水文学、动力地貌学、生态学、泥炭地质学、景观学等。
湿地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绝大多数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由三部分组成:A。具有各种透水性的基质﹑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的植物,如土壤、砂、砾石﹑芦苇;B﹑水体(在基质表面上或下流动的水)和无脊椎或脊椎动物;C。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种群,如﹑植物的根、茎、叶,湿地植物可将大气氧传输至根部,使根在厌氧环境中生长,增加或稳定土壤的透水性。
湿地的特点:湿地可缓冲对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可产生效益,如水产、畜产、造纸原料、建材、绿化、野生动植物栖息、娱乐和科研开发,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湿地的功能
(一)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产品资源
由于湿地处于水陆交互作用的区域,因此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明显边缘效应的特征。这种边缘效应使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复杂,稳定性相对较高,生物物种十分丰富,虽然湿地仅占地球表面面积的6%,却为世界上20%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特别是濒危珍稀水禽所必须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的场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湿地水源充沛、养分充足,有利于水生动植物生长,因此湿地具有极高的生产力,每平方米湿地可年均生产2公斤左右的有机物质。湿地除了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水产品、粮食、水果以及可用作加工原料的皮革、木材、药材以及芦苇等,还可为人类提供泥炭这种独特的产品。湿地是人工养殖和湿地经济植物种植的优良场所。
(二)湿地水资源功能和蓄洪防旱
湿地是地球上淡水的主要蓄积地,人类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除开采地下水外,均来源于湿地,而且湿地还是补充地下水的主要来源。众多的沼泽、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水都是可被直接利用的水,湿地在输水、储水和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如果湿地受到破坏或消失,会影响对地下蓄水层的供水,地下水资源就会减少。因此,可以认为湿地直接和间接地为人类提供重要的淡水资源;由于湿地土壤具有特殊的水文物理性质,湿地因此具有超强的蓄水性和透水性,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干旱季节,湿地可将洪水期间容纳的水量向周边地区和下游排放,防旱功能十分显著。因此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河川径流、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降解污染﹑净化水质
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水流速度缓慢,有利于污染物沉降。在湿地中生长的植物、微生物和细菌等通过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转换,包括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将生活和生产污水中的污染物吸收、分解或转化,使湿地水体得到净化。例如湿地中最常见的芦苇对水体中污染物质的吸收、代谢、分解、积累和减轻水体富养化的具有重要作用,特别对大肠杆菌、酚、氯化物、重金属盐类悬浮物等的净化作用尤为明显,湿地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功能。
(四)湿地的社会功能
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贵的濒危物种、独特的自然景观等,使湿地成为人类休憩旅游以及教育和研究的理想场所。有些湿地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祥地,保留了极具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
杜尔伯特县的芦苇沼泽湿地低洼的地势,纵横交错的河流、泡沼使其保持着较为完整的原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及其自然地理景观,孕育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对调节乌裕尔河﹑双阳河水量,保持地下水位,调节局地气候,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及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湿地的开发和利用
(一)芦苇湿地开发
杜尔伯特县芦苇湿地面积大,占全省三分之一,产量多,产值大,生长的芦苇主要分布在烟筒屯镇﹑克尔台乡﹑他拉哈镇﹑白音诺勒乡﹑敖林乡。其特点是,苇塘集中连片,便于保护和管理,有利于规模经营和开发;土攘肥沃,水源充沛,苇区内有乌裕尔河﹑双阳河等河流经过;苇塘内地势平坦,总的趋向北高南低,各水系流速缓慢,呈漫灌状态,形成大面积浅水沼泽,是芦苇生长的良好环境和条件。主要品种有黄花苇和紫花苇两种,其中:纸苇﹑莲苇﹑席苇﹑箔苇﹑苇板﹑工艺苇等产品,并开始向芦苇制浆﹑造纸﹑天然植物纤维一次性餐具,秸杆纤维发泡减震材料等产品的开发方面的发展,市场前景越来越好;芦苇及苇制品远销丹东﹑营口﹑金城﹑山东﹑天津等地,全国的客商纷纷来此购销苇制品,芦苇湿地成为造纸和苇制品加工基地,在劳动力转移,发展个体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部分芦苇经济人通过苇制品的经销走上小康致富路。
(二)湿地旅游的开发
杜尔伯特县自然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是湿地旅游天然胜地,这里有全国唯一的连环湖水禽狩猎场﹑沙地松林公园﹑寿山旅游度假村﹑阳光温泉洗浴中心﹑当奈生态风情游等多处景点。
在当今社会,社会分工日益复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和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人居环境和心理环境的转移成为现代人的普遍追求,休闲旅游也自然成为人们所崇尚,生态旅游就是根据条件和可能,在尽量改变﹑不破坏生态内在品质,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尽可能多的旅游产品,以休闲娱乐于一体绿色生态游,全面开发旅游项目,培养更多人才,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应用网络技术,为未来把杜尔伯特县建成高水准生态旅游休闲胜地,而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科技保障。
五﹑芦苇湿地的保护和管理
保护好芦苇沼泽湿地不仅能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调节功能,维持周边地区的平衡,保持生物资源及促进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恢复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为人们提供旅游度假场所,提供科研,生态保护,教育、教学基地,为国际湿地保护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物质基础,为今后我省乃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杜尔伯特经济-自然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提高对湿地生态资源宣传教育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政策及法律﹑法规,坚决打击破坏芦苇湿地资源的的违法行为,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大力宣传保护和管理好芦苇湿地自然资源。
(二)健全和完善湿地生态法律﹑法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有关条款,把湿地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科学化轨道,行政主管部门按行政职责,加大对破坏生态事件的事故责任人﹑责任单位法律查处力度。如在芦苇湿地区域内割青﹑放牧,桥梁处插箔﹑拦截撤引水源﹑挖沟﹑排放污水或有毒有害气体。
(三)建立有效协调工作机制,成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建议成立湿地保护管理局,如我省东部地区双鸭山市的集贤县安帮河、宝清县的七星河、佳木斯市的富锦芦苇湿地都分别被国家和省批准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会同公安﹑工商﹑土地﹑环保﹑消防﹑安全等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和管理,协调各部门﹑乡镇统一行动,形成县﹑乡(镇)﹑村﹑屯分级管理,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保护和管理机制,努力建设“生态名县”。
(四)争取长效补水机制,加大湿地生态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去省﹑市有关水务部门协调上游补水,加大补水资金投入,保证湿地水资源合理利用。政府要将湿地生态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合理开发生态环保型工程项目。更重要的是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制定优惠政策予以拉动和扶持,如产业政策、资金扶持﹑补水机制﹑银行贷款、减免税费、技术辅导等等,涉及到部门利益的调整,还需要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制定特殊政策,予以大力扶持,为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芦苇湿地的现状﹑概念﹑功能,以及湿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分析,充份证明了湿地自然资源在人类生存中的生态调节重要作用,努力实现湿地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全面保护芦苇湿地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促进湿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