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耐人寻味的“假”

  平时,人们对充斥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恨之入骨,将其视为鼠辈、垃圾和洪水猛兽。有趣的是,与之相对应的是,有些“假”产品和“造假”行为却受到群众欢迎和赞叹。这是因为,在这些貌似与假有关的东西上,附加了浓重的感情色彩,里里外外透出一个“真”字。

  大概是在去年,医学界曝出一条新闻:假肢专业成为首都医科大学的一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制4年。据称,这是国内高校首设假肢专业。该专业的诞生,对残疾朋友来说是个福音,同时标志着我国康复事业迈上新台阶。目前,国际上对于假肢的研制和开发,已经达到智能化、电脑化的高水准。为了迎头赶上,我们的康复工作者也要走“学院派”的道路。对残疾朋友来说,这种“造假”,就是造福。消息一传开,很多健康人也感到十分高兴。

  前不久,西班牙一位工程师的发明引起世人关注,他的研究成果是一种特殊的塑料树。据说这棵高科技“树”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在“树”的周围形成冷气团,起到呼风唤雨的作用。若是成片栽种,其效果可想而知。这可比国内宾馆酒店里“栽”的假椰子树强多了。显然,这棵树让沙漠居民翘首以待。

  在一些高速公路旁,司机常能遇见一尊站得笔直的交警塑像,他身材高大,赛过关公。要知道,这尊雕像不是艺术品,而是为了增强执法的威慑力。警察塑像能引起司机的警觉,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别瞧人是假的,比一百条标语都管用。

  报载,两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打架,其中一个抄起棒球棒,照着对方的脑袋抡下去。不料球棒是糟木头做的,当即变成碎片。事后两人既后悔又庆幸——假如球棒是真的,就这一下子,很可能会丢掉两条人命。

  一位刚进城的小伙子向姑娘求婚,苦于囊中羞涩,只好买了一枚几可乱真的假钻戒。他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给心爱的人儿买一枚真的。经过几年艰苦奋斗,小伙子事业初成,于是到珠宝店买了一枚钻戒,并向女方说明真相。妻子原谅了他的“欺骗”,将假钻戒和真钻戒一同珍藏起来。假的开始,真的收场,还算是个欢喜结局。

  在所有与假有关的故事中,最能“打动”人心的,莫过于喝农药的传说。显然,这种事不止发生过一次。某村一位农妇因一时想不开,喝了剧毒农药,不曾想农药是劣质品,因而救下一条性命。农妇的丈夫敲锣打鼓跑到农药厂送锦旗。当然,收锦旗的老板很尴尬,这等于证明他制造的产品基本无效。

  读者已经看出来了,我并不是在为某些“造假者”辩护,更无意为假冒伪劣产品护短。的确,在多数情况下,假冒伪劣给人们生活造成巨大的痛苦和无奈。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实当中某些“假货”和“造假”行为也可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在上述列举的例子中,多数假产品或行为,普遍拥有一个特点——充满爱心,维护尊严,犹如义肢专业、沙漠假树和马路上的假警察,他们的存在,为社会提供了善意的服务和保障。只有少数属于歪打正着,意外地取得正面效果,譬如假球棒和假农药。这说明,社会是复杂的,所以我们必须以聪明的眼光看待一切。让人感到欣慰,尽管有些朋友喜欢造“假”用“假”,但他们内心的目标仍然在顽强地追求“真善美”,并把一些“假”事情做得有情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