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信用卡岂能不设防?
上海人周某以帮助马女士办理出国手续为由,取得马的身份资料后,以其身份申领5张银行信用卡,并进行透支消费。近日,上海市杨浦区法院以信用卡诈骗罪一审判处周某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罚金人民币二万元(据9月16日新华社报道)。
这个案件最让人感到可怕的是,周某用他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就能顺利办出5张信用卡,而银行在核发这些信用卡之前,从没有向马女士核实过情况。如果马女士当时出国了,则极可能无法收到银行的催款单,周某的“黑锅”将由她永远背着。试想,由于办理各种事务的需要,我们中谁的身份证复印件不是在“满天飞”,如果有一张落到了周某之类人物的手里,岂不是同样面临巨大的风险?
这样的风险不仅是推理假设,而且已经发生在了一些人的身上。去年9月,深圳警方抓捕了一名冒用他人身份办理信用卡的犯罪嫌疑人,这名姓缪的男子利用6个人的身份资料制作假身份证,成功申领了15张信用卡,共透支12.5万元。类似案件还有不少。由此可见,仅凭一张身份证复印件办理信用卡的做法是多么草率,就如同向不法分子敞开了金融诈骗的大门。
按照正常的工作流程,信用卡申领不仅需要提供本人的身份证明、工作证明、收入证明,银行工作人员还会对这些资料进行审核、印证。可是,近年来,随着银行间信用卡发行大战的不断升级,不少银行出现了“重量轻质”的倾向。为了多发卡,有些银行甚至向员工层层摊派任务,或者大量聘用业务代表漫天撒网,这样一来,在资料审核、风险防范上必然会有所松懈,甚至出现业务代表帮助信用卡申领者作假的情况。冒用他人身份办理信用卡的不法分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频频得手的。
一些专家在讨论冒领信用卡案件时总是提醒消费者要谨慎保管自己的个人信息。但是,在笔者看来,在网络发达的信息时代,不管我们如何谨慎,都难以保证个人信息绝对保密。因此,解决冒领信用卡问题的关键应该在银行及其监管机构。相关部门必须对一些银行无视操作规程滥发信用卡的行为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加大对失职人员的惩处力度,以确保信用卡申领过程中资质审核的程序落到实处。只要银行业务人员对信用卡申领者能真正做到“亲核亲访”,同时通过外围调查对申领者提供的个人信息进行印证和核对,冒用他人身份办理信用卡的犯罪基本上难以得逞,我们也无需为某一天突然收到一张银行的催款单而提心吊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