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维护农民工土地承包权,保护其合法权益

  近年来,由于城区开发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施,渝北区与全市近郊区一样,农村土地矛盾比较突出,少数外出务工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没有得到合法保护,影响了务工农民在外务工的积极性,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由此受到一定影响,为此,依法维护农民工土地承包权及其合法权益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重要的工作日程,常抓不懈。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渝北区是重庆直辖市的北大门,所辖人口较多,统计资料显示,全区总人口90.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55万人,耕地面积42.23万亩,农民家庭承包的耕地面积41.58万亩,承包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8.46%,人均耕地0.789亩,人均承包地0.776亩。全区农村劳动力34.45万人,平均每个劳动力应承担的承包地面积为1.207亩,初步测算,农业的劳动只占农村总劳动力的64%,按照劳动量以此计算,渝北区农业的劳动只能容纳7万人农业劳动力,27.45万人农村劳动力就成了农业富余劳动力,理应转移到乡镇企业和二、三产业中去。

  据此,2006年统计报表显示:全区外出务工农民有15.21万人,其中常年外出达10.57万人占69.49%,在这些外出农民工中,有14.48万人农民工依法取得了农村土地承包权,占外出农民工的95.2%,承包面积为16.52万亩,占全区承包地面积的39.73%,维护了外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农村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外出农民工承包农村土地占到了全区外出务工人数的95.2%,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少数外出农民工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没有得到合法保护:一是村组干部在2004年10月,第二轮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工作中,对外出务工人员承包的耕地了解不透,甚至不了解,认为是外出务工人员放弃了土地承包权;二是村组干部对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理解偏差,错填经营权证,造成外出农民工丧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是村组干部对外出务工的承包农户和下落不明的承包农户,没有按法定程序签订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外出务工人员回到村组后,找村组干部要求承包土地;四是村组干部工作怕麻烦,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填发给现耕种农户等等,引发各种矛盾纠纷。如渝北区王家镇大屋村外出农民工周建国,在1995年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确权发证时取得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后来由于该农户长期外出务工,在2004年10月完善第二轮土地承包关系时,该村干部不知道周建国的下落,就将其承包的土地填到了他的侄儿周川户头上,通过对周川讲解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法规、法律,才将周川户头上原属周建国的土地承包权还给了周建国,同时把周川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收回依法予以变更。

  三、建议

  为进一步依法保障农民工农村土地承包权和农民工在外务工的合法权益,推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建议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劳动部门应对外出农民工建立较稳定的用工制度

  1、用人单位应与外出农民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

  据不完全统计,渝北区外出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用工合同的不足20%,由于没有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外出农民工的合法利益得不到依法的保护,因此,外出农民工对农村承包地仍然有很高依赖,不利于推动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用人单位应与农民工建立劳动用工的监督机制,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工作质量,达到农民工以单位为家,尽职尽责去完成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任务。

  (二)劳动部门应对外出农民工建立社会保险保障制度

  建立外出农民工社会保险保障制度是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需要,也是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需要,更是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应建立“三项”制度:一是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建立医疗保险制度;三是建立工伤保障制度。

  (三)对外出农民工的农村承包土地实行委托管理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建议采取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委托村组管理制度。

  1、摸清农村外出农民工对农村土地承包的意愿,并逐户建立登记卡;

  2、摸清农村外出农民工承包的土地面积、地块、地形等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

  3、外出农民工与村组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委托代管协议书》,以明确权利、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