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摘要:文章较为详尽地论述了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提出进一步加大粮食等农产品生产扶持力度,增加对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投入,狠抓农产品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拓展农民非农就业和增收空间,有效解决农村商品流通、科技投入、融资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农村经济;农民非农就业;惠农政策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其他行业一样受到较大的冲击,尽管现阶段有所缓解,但形式仍依旧严峻。要摆脱当前的困境,作者认为,更重要的是从战略上辩证地看待国际金融危机,既要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又要在挑战面前发现和利用蕴含着的机遇,有效地转变不利形势。
一、国际金融危机下农村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农产品出口继续受阻。世界金融危机蔓延后,导致国外农产品的需求量下降,出口放缓;另外,各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度越来越高,绿色壁垒等技术性贸易限制措施越来越多,使农产品出口极为艰难。受出口不畅、产品质量、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运行困难,如纺织业大多开工不足,油脂加工行业全线出现亏损。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大量减少农副产品的收购量,暂缓一些扩建、新建项目,缩小养殖规模等。
农产品价格下行。纺织业不景气,用棉量减少,导致棉花收购价格、皮棉的销售价格大幅度下滑。生猪和仔猪价格均在2008年5月份开始下滑,猪肉价格虽滞后于生猪价格,但下降的幅度较大。国际粮价受2008年粮食增收,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6月以来开始下跌。国内市场除小麦、稻谷价格在国家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支持下保持运行外,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农民工返乡潮。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使城市企业,尤其是沿海城市外向型出口企业受到较大打击,大量企业裁员,甚至倒闭,大量农民工由此失业,出现了农民工返乡潮。
农民收入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和农业生产收入是农民收入两大支柱。当前,农民除了面临农民工返乡潮的窘境外,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紧缩,以及价格持续低迷进一步降低农业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
农业灾害性事件频发,国际金融危机深度肆虐。我国2009年一开春就发生多年不遇的大旱,如有些省2/3的农田受灾,严重影响该年春夏农作物收成。世人关注的“毒奶粉事件”不仅极大地损害了人民的健康,而且对该产业链形成巨大冲击,其中奶农所受打击最大。2008年柑橘虽大丰收,但因外贸出口受阻和四川虫柑事件炒作放大影响,造成全国柑橘大量滞销被毁。最近,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生猪、猪肉出口如雪上加霜。
二、透视国际金融危机下农村经济发展机遇、契机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造成诸多危害,须面对,但更重要是较全面把握事物发展的正负两个方面因素,不失时机利用其积极因素,抑制、克服其负面因素。同时,关注党和政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使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契机。
惠农政策相继出台。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并具体制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大措施,其中有两条是惠农的,即“加快农村基础设建设”和“提高城乡收入”。在中央公布提升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大单中,农村基础设建设高达3700亿元。在2008年国家对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4项补贴资金总额达1028.6亿元。2008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9年要在上年度较大幅度增加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补贴资金。”
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开辟“绿色通道”。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还决定: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予以支持。在“绿色通道”的支持下,农民工返乡的压力将转变为全民创业的动力。
农产品收购价格下行的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价格也在下降。目前,国产尿素、进口尿素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9%和7.1%,饲料价格比去年下降7%。这将有利于减轻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成本压力。
税赋政策有利于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发展。当前,出口退税、增值税下调、转型改革政策优惠等直接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发展农村经济总的思想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和契机,减缓国际金融危机危害,寻求新的发展。
(一)在农产品价格下行情况下,加大补贴等措施,确保粮食、棉花、牲猪等生产收益不下降
谷贱会伤农,并危及粮食安全,应加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确保粮农收益不受影响。此外还应注意:
遵循市场规则。现行的粮食生产和流通,仍没有全面的按市场规则办事,农民种粮缺乏积极性和市场反映能力,无力应对类似国际金融危机的事件。现在急需培育有利于种植粮食的市场环境,让农民更多地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粮食生产。
完善地方粮食储备体系。粮食储备是国家宏观调控粮食市场供求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我国中央储备粮食体系较为完善,而地方储备粮食体系尚末完全到位。现因粮价下跌,人们对扩充粮食储备呼声很高,应加快地方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使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强。
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棉花的种植、加工及出口受打击最大,国家应更多从政策上对棉花种植、加工给予支持与保护。加大对棉农实行直补政策,实行定价收储,以及提高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出口退税率,等等。
生猪养殖主要做好市场信息引导,构建生产预警机制,防止农户盲目养猪,猪肉供应起伏过大。认真实施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共同制定的,于2009年1月9日发布实施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适时启动国产冻猪肉的收储工作。
(二)大力发展农产品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业抗风险的能力
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特色优势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积极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等等。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流转。在税收、融资、信息咨询、技术扶持等方面对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给予支持。
(三)办好“水、电、路、气、房”5件大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009年重点办好农村“水、电、路、气、房”五件实事,这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要精神之一,也是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期待的事情。它不仅有利于的改善农民生存环境,而且有利于拓展农民就业空间,缓解返乡农民工就业压力。办好“水、电、路、气、房”五件实事各级地方政府责任重大,在坚持以政府为主体的同时,应注意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农民是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主要消费者主体,他们的需求应得到尊重,要形成有效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要坚持民主决策,公心办公益,实行公示公开制度等,坚决杜绝营私舞弊。
(四)拓展农民工就业、增收空间
注重县、乡镇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政府应注意给予排忧解难。因地制宜发展观光旅游、民俗体验、度假休闲等新型服务业。农民工回乡创业要落实“绿色通道”政策,降低门槛,融资实行小额担保贷款。
(五)积极组织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搞活农村商品流通
有效组织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对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村内需,缓解国际金融危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要紧贴农民把连锁超市、便利店、农资直营等新型流通业开进农村,以改善落后的农村商业业态,以极丰富的价廉物美的商品供应农村。
2、在配置农村流通资源过程中,要避免挤垮农村原有的夫妻店、代销店、贩运大户,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可通过合作、加盟、联营、参股、连锁等方式,改造原有农村流通网络资源。
3、在注重工业品下乡的同时,积极组织农产品进城,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农民来说,销售农产品,取得好的收入比方便购物更重要。
4、可在一些距农产品主产区较近的、条件较好的大中城市建立全国性或地区性农产品交易中心、物流中心、服务中心等,以利加速农村商品流通。
(六)加强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投入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开办特色优势产业等问题,都与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投入关联,或者说由于农业科技创新与投入不够而掣肘着农业生产力发展和抗类似于国际金融风险能力的提高。当前,农业科技应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解决好农业科技队伍薄弱问题,如学历低、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等。可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一线工作;“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
其次,整合科技资源,启动和支持一批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的科技重大专项,“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
再次,完善农业科技风险性投资机制。农业新技术的研发周期长,涉及的因素多,以及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投入风险较大。应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以社会资本为支撑的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体系。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共同出资建立为农业科技风险投资服务的担保基金,降低农业科技风险投资税率,对农业科技风险投资者适当的经济补贴,等等。
最后,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国家可采取委托、招标等形式,构建农技推广机制。
(七)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效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
农村金融机构少,贷款额度小,贷款不及时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农村经济发展。起因有其客观性,“银行的资金供给与农户高度分散的、自给自足和半自给自足的、生活性需求与生产性需求混在一起的、小额的、周期长的、风险高的、监督不易的资金供求之间信息不对称、体制不对称,其严重结果是导致农村资金要素匮乏,商业银行退出农村信货领域。”此种情境不仅在中国,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也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时政府的干预和努力极为重要。
1、构建以农业银行为主导的多元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业银行是县域商业金融的主导银行,应有职责对县域地区信贷投放发挥其主导作用;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长期存在的一种民营金融服务机构,应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力度,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培育一批有活力的农村新型信贷服务主体,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微型金融服务组织等,拓展各种直接为农民服务的金融渠道。
2、“依法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股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权利质押贷款。”
3、“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M]。人民出版社,2009。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8-10-20。
3、崔传斌,王开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规模化经营[J]。农业经济问题,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