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三公消费为零”为何引倒彩

  云南省招标采购局公布“三公”经费引发关注:2012年该局“三公”经费仅为2700元,今年的预算更标明为0。《云南省招标采购局2013年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显示,2013年云南省招标采购局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支出0万元;公务接待费预算支出0万元;购置及运行维护费预算支出0万元。

  三公消费的规模有多大,一直犹如一团迷雾。早些年,就有专家估算每年要花数千亿元。这两年,中央部门的三公预算逐渐公开,但依然存在大而化之、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问题。更有甚者,中国气象局一年内突然多“冒”出1000多辆公车,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中央部门尚且如此,其他地方政府和部门,以及繁多的事业单位,还有多少三公开销,更让人感觉“深不可测”。

  在人们痛斥三公消费惊人、浪费巨大的时候,突然冒出云南招标采购局“三公经费为零”,是该惊喜,还是该疑惑?答案是,人们更多选择了后者。

  首先,统计真是一门学问。在一些地方统计职工平均工资年年涨的时候,许多人却吐槽自己只是被涨薪,所谓的平均一点也不平均。统计局宣称房价整体保持平稳,更让人惊讶“平稳”原来是这个样子。由此,“数据注水说”难以成为传说。此番,云南招标采购局说自己三公方面一分没花,到底有没有技巧性“做账”?公款水管被彻底拧死,你信吗?

  另一方面,负责招标采购的政府部门往往是“肥缺”,是各个商家努力拉拢公关的对象。即便该局因公出国(境)以及公务接待预算均为0元,也犯不上大跌眼镜—商家自然会为领导出国考察埋单,负责招标采购的人都是接受吃请的,哪里用得着去接待别人?表面看来,三公预算是0。实际上,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商家获得政府订单,必然会算上曾经为领导支出的考察与接待成本。换言之,还是花政府采购的钱,是纳税人的贡献。

  凡事过犹不及,群众反对奢侈浪费的三公消费,可没要求取消必不可少的公务支出。百姓希望政府开销真正步入公民预算时代,预算与决算公开不光是形式上的,连金融专业人士都看得晕菜的“大项”,更当逐条细化,甭指望蒙混过关。再者,当前预算审核的机制也需要改革—政府预算报告每年三月全国两会时才提交人大审核,而钱早已于元月开始花,这难免给人留下“不审核也能花钱”的印象,降低可能的否决预算的刚性。上述缺陷与问题不能指望权力的自律性变革,核心依然是在民主与法治的大背景下,将权力装进公民监督与法治约束的笼子里,最终实现有效限权、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