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假货爱往哪儿“跑”?

  苍蝇“热爱”垃圾堆,那么假冒伪劣产品一般喜欢聚集在哪儿呢?这个问题,无论对商家还是消费者,都比较有趣。

  来自餐饮业的消息:假酒爱往酒楼跑。中国人喜欢说“欲知心底事,同上酒家楼”——然而去不得也哥哥!为什么?须知那假酒比假药更凶,一旦喝出事来,岂不惹出人命官司?据有关部门对北京、沈阳、郑州、成都4个城市的50家宾馆、饭店、酒楼销售的名优白酒和高档洋酒进行监督抽查发现,其中半数以上居然是假酒,其中洋酒的真品率只有28.6%。这些酒楼老板的胆子也忒大了。那位客官问了:为什么假酒爱往酒楼跑?原因极其简单:无非假酒的进价便宜,摆上酒楼柜台之后,却可卖出真酒的高价。不用说,假酒的“表弟”假烟,也最喜欢待在烟摊上,向烟民们喷吐着毒雾。

  不夸张地讲,在农村小卖部里,可以收集到最“新潮”的各式假货。诚然,比起城市消费者,农村消费者法律意识相对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即使出了问题,人们也很少想到通过法律维权。况且,农村位处偏僻,容易成为执法部门的“死角”,消费投诉管道难以畅顺。别有用心的制假贩假分子,正是钻了这个空子,大肆向农村倾销兜售假冒伪劣商品。这一切,最终使得部分农村消费市场变成消“废”市场,广大父老乡亲成了“消废者”。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处处有假冒伪劣的影子相伴,岂不是令人扫兴的事儿?

  至于假文物嘛,当然最爱待在古董摊上。陕西媒体消息:游客在西安市一家文物市场看到,当一枚布满铜绿的“宋太祖玉玺”被顾客以360元买走后,摊主马上又从提包里拿出另一枚一模一样的。行家悄悄介绍:这里的铜器大多是用尿浸泡生锈,石器多为石粉掺杂颜料压制而成。由于目前国家对文物仿制品缺乏衡量和管理规定,加上一些购买者的虚荣心,都为这些非法品提供了市场。以前听说,个别水产贩子为了保鲜,竟然用尿泡虾,想不到文物贩子为了仿旧,也使用这套缺德的招数。这里,笔者为收藏家们提个醒儿,要想在古玩市场上淘换到真玩意儿,除了动用丰富的知识,不得已的情况下,再悄悄发挥一下鼻子的功能。

  日前,福州市公交集团集中销毁了7吨多的1元假硬币,这些假币是市区100多条公交线路一年的“积累”。据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公交车的车费都要在公交总公司统一分拣统计,平均每天收到2000多元假币,每次分拣时都会让工作人员头疼不已。这位负责人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整个公交集团“吃进”的1元假硬币金额高达120多万元。一位点钞员抱怨说,集团派了5位点钞员花了一周时间才把1元假币一个个挑出来,有的点钞员挑得食指都肿了。这些假币会被装上卡车,运到一家钢铁厂集中销毁。事实上,福州公交车的遭遇绝非个案,许多城市的公交车天天都要被迫与假币打交道。毫无疑问,公交车成为假币“重灾区”的事实,凸显社会诚信的缺失。堕落到用假币为自己的无良行为买单的地步,该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归纳起来,假冒伪劣产品并没有腿儿,更没有越墙钻洞的特异功能,它们是被贪心和无耻吸引到犄角旮旯来的,这种关系就像磁铁和铁块一样。现在,事实已清,情况已明,需要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像大搞爱国卫生运动一样,努力为市场环境保洁,不给假冒伪劣孳生繁衍的机会,最终把它们统统送进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