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高科技消费陷阱,两眼抓瞎被忽悠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给人们越来越舒适便捷的生活。五花八门的科技商品,早就以“只要你会用,不需要你懂”的方式,深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好吧,身为“上帝”的消费者,在使用这些科技产品时,那是相当的舒服,可在面对购买、维修、保养等环节中的诸多消费陷阱时,却因为不懂而只能两眼抓瞎。“我们普通消费者,咋能够做到方方面面都是专家呢?”这句话说得正确,却也无奈。

  曾经,细心的“马大嫂”都会随身带上一个弹簧秤,以应对让人防不胜防的短斤缺两。而如今,带弹簧秤的越来越少了,不仅是因为市场上“公平秤”随处可见,更是因为上档次的欺诈早就不用小秤大砣之类没有技术含量的手段了。

  消费维权,各式各样的法律文本、技术规范足以堆得比人高了,消协大大小小的分站已经设到市场边上来了,甚至收银柜、厨房间都装上摄像头可以远程监控了。按说,维权应该越来越容易了,然而消费者的感受是,维权依然难,而且更难。

  手机、汽车、家用电器罢工了,说是主板坏了就是主板坏了,说是要换总成就得要换总成,反正面对看来大同小异的集成块,普通人只有眼晕的份;至于五花八门的添加成分,能够顺溜地把名字念上来就算你智商不低,里面实际上加了点啥又少了些啥,来套最高端的微量元素分析仪先。

  法律法规是越来越健全了,可普通人却越来越难弄明白了。对阵双方,一方是厂商的法律顾问团队,一方只是个不幸买了不如意产品的你。动辄上百款的格式合同足以绕晕你,更何况这么多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企业标准也不是你花个三五个晚上能够读明白的。

  维权走到最后,难免对簿公堂。那么好,你主张,你举证。“你怎么证明这是在我这里买的?你怎么证明不是你使用不当才坏的?你怎么证明你拿回去后没动过手脚掉过包?”可谁进商店前,先让老婆在后面来个全程录音录像。于是,明知道对方在瞪着眼睛说瞎话,可你就是没办法证明他在说瞎话。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消费维权,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

  做足功课去买笔记本听信花言巧语“被转型”

  “专家推荐”云里雾里

  现象

  日前,家住高新区的王小姐准备买一台笔记本,为了防止“被宰”,王小姐还特地在网上做足了功课,看中了价位在5200元左右的一款笔记本电脑。第二天王小姐来到数码广场,在一家店里以5350元的价格成交。就在王小姐等待提机的时候,店铺内一名自称“技术顾问”的人和小王攀谈。“顾问”当即指出王小姐选中的笔记本电脑存在多处缺陷,王小姐听得心惊肉跳。

  随后这位“顾问”又热心地推荐,说是另一款笔记本电脑的价格与王小姐购买的型号差不多,但性价比更高,这些信息只有他们业内人士懂。王小姐一听大喜,感激之余最终“被转型”了,加了200元买下了他推荐的那款笔记本电脑。可哪知道事后,王小姐在网上查出那款笔记本电脑的最高报价才5300元。

  调查

  经价格部门及消保委初步分析,这些数码市场经营户销售电脑采用的惯用伎俩为:当消费者向他们指定购买某一品牌型号电脑时,他们一边极力贬低该款电脑,一边推荐另一款所谓“性价比高”的电脑。而由于消费者此前未对该产品的情况进行过了解,所以很容易被打动,所谓“高性价比”的电脑,居然要高于市场价格几百元甚至数千元。

  为此相关部门提醒,部分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以内行人的身份设置价格陷阱,使消费者高价购买产品。因此在面对商家“热情”推销时,一是应保持冷静的头脑,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消费选择;二是消费者对商家在促销或推销时的言行要注意保留证据,包括销售凭证;三是消费者发现商家有欺诈行为,可以及时向市场管理方反映或者相关部门举报。

  手机出故障四处找修十元的毛病非要五百

  “小病大医”情何以堪

  现象

  小刘一年前买了部手机,最近发现“7,8,9”一行三个键按键无效的频率越来越高。小刘家附近的一家手机修理店的维修师傅说,这个手机键盘坏了,需要重新换一个。要修的话,最少五百元。小刘觉得这个价格太贵了,就不修了,遭来对方一阵白眼。

  第二天小刘又找到这款手机的特约维修店,对方检测后也说要换键盘,至少460元。

  到了晚上,小刘摸索着打开手机外壳,一手捏着线路板,另一个手按键,居然就没问题了,松开捏着的手,就不行了。就这样小刘发现,原来是排线有一根接触不良。第二天找到门口一家小店,用电烙铁和一根细铜丝把断线的两端连起来,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总共才花了十元钱。“十元的小故障,非要我出四五百,这都什么事呀!”

  小刘感慨,这样的“小病大医”真叫人情何以堪呀!

  调查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般维修行业的从业人员收入不高,不排除部分人想多赚外快,以次充好,或把没病说成有病、小病说成大病。

  消保委提醒消费者,维修家电,最好查找相关品牌的售后服务热线,或者到该品牌的官方网站上查找服务信息。

  如果请社会上的家电维修企业提供服务,应查验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

  对维修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电话,可以向电信公司查询该号码归属,对于仅留有手机作为联系电话的,特别要引起警惕。接受服务后,应注意保留服务证据,以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车没修好还收检测费同一个故障两种诊断

  “乱开处方”无所适从

  现象

  夏先生有一辆私家车,买时价格为13.76万元,已开了6年多,一切还算正常。去年6月下旬,天气开始热了,夏先生开车时打开车用空调,却发现无法启动,于是把汽车开到该品牌汽车4S店进行检修。维修人员说检测空调要收100元检测费。夏先生要用空调就同意了。随后,维修人员打开车盖看了一下,说高压开关坏了,更换需付维修费500多元。夏先生也同意了。然而维修人员找了一会儿又说暂时没有配件。夏先生想既然没有配件就准备到其他店里去修。维修人员又说换了高压开关要用电脑再调试,言下之意其他店不一定有调试设备。夏先生没有听他的,重新找了一家修车店去修理。

  第二家店的维修师傅检查了夏先生的车后说,空调里的一个继电器坏了,更换继电器需310元。夏先生问,前一家说是高压开关坏了,到底谁在说假话?这位师傅笑着说:“修好了车,情况不就明白了。”于是夏先生同意马上修理。果然,师傅换掉继电器后,空调就正常启动了。夏先生这才明白自己被前一家店“忽悠”了。于是找到之前那家店理论,要讨还已付的100元检测费,对方一会儿说要向领导汇报,一会儿又说会计不在,拖了两个星期也未能解决。无奈之下,夏先生向消保委求助。高新区消保委了解情况后,认为该品牌4S店的做法确实不妥,立即通过电话与该店进行协调。当天下午,夏先生就拿到了100元的退款。“这次我运气好,没被忽悠。可难保还会有下一次。”对于自己的遭遇,夏先生挺无奈,他说汽车这东西本来就是科技产品,作为普通消费者的他,怎么可能弄得清楚种种故障,还不是修理方说啥是啥。

  调查

  各类投诉中,除了汽车本身的质量问题外,汽车维修的投诉尤其严重。良莠不齐的汽修业有着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怪招损招。

  比如故障小病大医,有的维修店利用车主特别是女性车主大多不懂维修的弱点,在汽车保养或维修时信口开河地大赚黑心钱。另外以次充好,是很多不正规修理店的惯用伎俩。利用一些车主贪图便宜的心理,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当车主发现上当时,只要来个矢口否认就可以摆脱干净。即使低价配件,质量也肯定高不到哪儿去,无形中使用寿命也会缩短,更换频率加快,最终也省不下几个钱。还有一种最狠毒的招数就是趁车主不注意蓄意制造故障,让你不得不来他的店修车。像是有的修车店甚至在润滑油中掺糖,不到一个星期齿轮就被糖粘住,而一般的检测根本查不出毛病。为了避免这种“疑难杂症”的发生,车主还是应该尽量到正规的维修站去。很多维修站都专门设置有可以望见车间的窗口,车主可以全程观察自己车辆的维修过程。

  消费维权相关知识,推荐阅读:

  消费者维权案例分析

  消费者维权案例分析

  网络消费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