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杨于泽:买车有风险,消费要谨慎

  工信部负责人近日表示,将视市场情况进一步降低汽车购置税,并出台其它刺激消费政策。此前国家已下调汽车消费税,并对小排量车实行购置税减半政策。降税,无疑是刺激汽车消费的政府信号,目的就是鼓励大家买车。

  鼓励汽车消费有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增加国内能源消耗。就在数日前,发改委还高调指出,中国油价不能和美国比,必须“利用价格和税收杠杆,尽早引导石油合理消费,通过适当合理的价格,促进石油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就能源消费而言,政府的政策指向抑制消费,这体现在燃油定价与收税两方面。

  汽车政策与能源政策有点冲突,前者鼓励买车,后者倡导少用。但不管怎样,两种政策都具有现实合理性。繁荣国内汽车产业,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大局,有着保增长的现实紧迫性;而节能也具有现实紧迫性,我国单位产值能耗为发达国家数倍,石油消费总量直追美国,如果我国漫无节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两种政策的内在矛盾不容回避。发展经济,汽车产业是一个大力助推器。老百姓买车开车,是我国“发展”了的一个标志。但随着汽车普及,国内石油消耗必然剧增。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个体燃油消费的增长合情合理。但政府已经把节能作为政策取向,在国家宏观层面,不得不如此。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全世界石油储备已日趋枯竭。总的来说,节能比买车激励具有更大刚性,对未来社会生活具有更强约束力。而在地方政府层面,约束民众买车的信号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比如北京去年每周限行一天,今年继续限行,广州上月传出开征交通拥堵税的政策建议,还有停车难的问题。

  可是,我们在宣布鼓励买车的政策时,从未提及汽车消费的这些约束性因素。鼓励买车,不过是降低两种税率,一次性给了点补贴。老百姓兴冲冲买车回来,就会发现汽车消费之难,不仅有国家的高油税高油价政策,而且还有地方性政策风险。地方是汽车容身之所,当汽车普及使道路不堪重负之时,地方政府就有可能以各种税费还治车主之身。

  中国成为汽车社会固然是大势所趋,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汽车社会,仍有待于政府政策的形塑。美国汽车保有量接近国内总人口,差不多人手一车。我们鼓励买车,但我们是要成为美国那样的汽车社会吗?有关部门研究过国内能源与空间的承载能力没有?有没有给无车族便捷的交通出路?此类政策,不仅关系到能源消耗和汽车消费,也关乎适当的汽车产业政策。

  应当看到,在当前,汽车消费政策与能源消费政策有形成“共谋”的危险。鼓励多买车,通过高油价和高油税,可以带来更多税收。这里边有两种经济上的好处,但车多过度没法节能,它们在价值目标上是背离的。政府应当讲明:我们鼓励买车,节能亦我求;买车有风险,入市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