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提升环境保护标准,遏制资源过度消费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今年全国两会,国家主席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令人深思。

  环境与资源息息相关。1943年发生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52年发生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等,一再揭示工业化带来的资源过度消费模式,正是环境恶化的元凶。遏制资源过度消费,关键是要不断提升环境保护标准,倒逼推行绿色、节约的资源消费模式。

  然而,我国环境立法起步较晚,环保标准的制定和升级也不尽如人意。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例。目前,我国除少数大型矿企在金属矿地下开采中采用充填法外,其余都采用房柱开采法。采用这种方法,即使严格按照标准预留矿柱,时间一长,矿柱也会因自然剥蚀而逐渐丧失支撑力,最终引发地面塌陷。

  再以《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例。这部“十二五”期间由环保部发布的首个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虽然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没有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历史,但相关指标的确定,仍以目前稀土企业生产工艺、生产装备的特点为依据制定,没能完全体现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

  反观一些发达国家。譬如在美国,即便开发成本再高,也会坚决采用能够有效避免地面塌陷的充填法。美国并非一开始就如此重视环保,他们也是“过来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引发巨大民怨,直接促成1970年美国《清洁空气法》修正案的出台。该法案实施后,美国的汽车被强制安上净化器,炼油企业被迫改进工艺……得益于环保标准升级,蓝天、白云再度出现在这个曾经被环境污染深度困扰的国家。

  当前,雾霾等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发展之痛。专家为此建议,应借助当前国际矿业市场低迷、低标准采矿者清退阻力小的时机,大幅提升相关环保标准。环保标准提升之后,不仅能有效改善环境,还有利于我国推进战略性资源控制性开采政策。

  习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当务之急,是加快提升环保标准,遏制资源过度消费。做好这件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