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环保素质仍是洼地
国内新闻:这是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自2005年以来第四次发布公众环保指数。该机构负责人章少民介绍说,此次调查数据现实,公众对各类环境空间的满意度“全线”下降,其中,对个人空间环境的满意度由2007年的58.19分下降到52.86分,对地区空间环境的满意度由55.04分下降到49.54分,而对大空间环境的满意度下降幅度最大,由上年的59.00分大幅下降到45.61分,减少超过了13分。空间环境满意度是公众对我国整体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该评价分数的普遍下降说明的力度和工作成效与快速增长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不断提高的人民水平相比,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调查还发现,“垃圾处理”、“噪音污染”、“宠物管理”以及水和空气污染成为公众最担心的环境问题。在工作场所,公众认为影响他们最重要的环境问题是“噪音”(占18%)和“电磁辐射”(占18%)问题,比上年分别上升了11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在居住小区,公众对所在小区最不满意的方面是“宠物管理”(占42.3%),比上年大幅上升近30个百分点。
但令人担忧的是,公众个人的环保素质依然是环保活动中的一片“洼地”,并成为制约我国环保水平提高的最大障碍。调查发现,仍有高达72.2%的公众不知道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能够正确回答“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机构是地方人民政府的公众仅为11.2%;而了解“十一五期间减排目标是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公众还不到10%。
从公众的环保行为来看,公众环保行为得分只是略高于上年,这说明公众主动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依然不高。调查表明,只有18%的公众表示会去“主动了解”,比上年下降了9个百分点;只有24%“会引导别人进行消费或选用交通工具”,基本和上年持平;在“限塑令”正式颁布后,各超市开始停止提供免费塑料袋,但仍有26%的公众表示会“经常购买超市塑料袋”;而且,只有26%的公众表示“经常采取环保行为”,这比上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调查还发现,有47%的公众在日常中“不会”向有关部门举报环保违法行为,而“经常”举报者只占到了6%。这说明公众向有关部门举报环保违法行为的参与度还不高,对社会性的环保参与不太积极,这种现象需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