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六成市民骨灰用“节地法”安葬

  国内新闻: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启动“文明祭祀、平安清明”宣传月活动,据了解,我市推行殡葬非常有成效

  六成市民骨灰用“节地法”安葬

  ■首席记者马野新

  即将到来的这个清明节将是我国修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后第一个放假的清明节,祭祀活动大量增加成为必然之势。市文明办、市民政局昨天在市委第五会议室启动“文明祭祀、平安清明”宣传月活动。

  休假给殡葬管理增压

  我市年均城乡死亡人数约4万左右,按20年计算,骨灰存量超过80万具。往年清明节,由于不是法定假期,祭祀人群自发形成错峰祭扫,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殡葬单位的接待压力。今年,由于清明节休假,预计全市祭扫人数将成倍增加,可能出现人流、车流高度聚集的现象,对殡葬设施、场所和周边交通构成巨大压力。

  有关方面同时还担心,各种祭祀活动交织汇集,会使屡禁不止的各种封建陋习沉渣泛起,带有当代特色的文化糟粕也会滋生繁衍。这是我市开展“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为主题的宣传月活动的一个大背景。

  6成已故市民骨灰用节地环保方式处理

  “从1995年到现在,我市已连续14年保持百分之百的火化率,远远高于53%的全国平均火化率,居全省第一。”市民政局局长杨爱民昨天说,我市推行殡葬、提倡骨灰处理多样化非常有成效。到目前,我市海葬数量一直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已先后组织海葬61次,撒放骨灰近2000具,逾万人参与。除上海、天津之外,我市是国内惟一海葬数量超过死亡人口比例1%的,处于国内先进行列。同时,我们还积极倡导骨灰寄存、植树葬、花坛葬、壁葬、塔葬等节地、环保的骨灰处理方式。据初步统计,我市选择上述方式处理骨灰的已故市民已占60%以上。而乔山墓园、龙山纪念园等经营性公墓也朝着生态型、园林化、艺术化墓地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殡葬习俗改革成效也很明显,不仅取消了市区医院太平间,寄托哀思的方式也越来越趋于文明。

  建豪华墓等问题尚未杜绝

  不过,杨爱民承认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如在街道随意焚香烧纸等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在祭祀时违反规定燃放鞭炮、使用明火甚至酿成事故的不良现象时有发生;私自乱埋滥葬、建大墓、豪华墓等问题尚未杜绝;大操大办丧事和搞封建迷信活动等问题屡禁不止。

  全市将设立5个观察点

  据了解,宣传月活动期间将有多项活动开展,如市民政局网站启动文明殡葬论坛,听取社会各界对殡葬改革、倡导文明新风的建议和意见;市文明办、民政局通过媒体发布“文明祭祀、平安清明——致全体市民的倡议书”;开展大连“新风杯”文明殡葬知识竞赛活动;在中国大连网站面向市民开展殡葬改革政策法规咨询等。

  另外,清明节期间,各级民政部门将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制定紧急预案。市民政局将成立清明节工作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全市将设立5个观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