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相差40岁才可收养”不合理

  家住江苏省徐州市的18岁女孩苗某,至今没见过自己的户口啥样。直到最近班主任通知高考要报名,苗某才说出了残疾养父为自己奔波18年没办下一纸户口的事。当地民政局回应说,法律明确规定,无配偶男性收养女性,年龄要相差40岁以上。

  苗某父亲是个残疾人,30多岁时收养了被弃街头的苗某,一方面是出于善心,另一方面也想老了有个依靠。苗某后来在养父家健康成长,性格活泼成绩也不错。可因为没有户口,苗某从小到大的求学之路,一直充满坎坷。现在高考临近,没有户口,苗某将痛失这人生重要机遇,不仅如此,她以后的工作、婚姻等,都将受影响。

  虽然苗某和养父年龄相差不足40岁,不符合收养法要求,不过,说苗某户口问题不能解决,倒也未必,例如可以将苗某落户到其养父的亲戚家,或者,苗某既然已年满18岁,也可让其单独立户。总之,办法是有的,关键看政府部门肯不肯动脑筋。

  从这个案例可看出,收养法中,“无配偶男性收养女性,年龄要相差40岁以上”的规定,更需要重新审视。

  收养法之所以有如此规定,是出于对女童的保护。但问题在于,年龄限制就能让女童免受性侵吗?现实中,许多性侵案的主角不乏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今年初,广西就传出一留守女童遭10多名中老年人长期性侵的消息。这些年来,不少地方在调查中也发现,老年人涉性犯罪呈上升之势。

  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收养人年纪大小与性侵威胁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孩子大40岁的男性收养者,未必就是心理健康的,而比孩子大39岁的男性收养者,却可能是一个正直的父亲。

  可见,在民间的收养中,保护女童免予性侵,武断设定一个年龄门槛,其实并不合理。真正有效的办法应该是对每一个具体的收养申请人做全面细致的评估。

  例如有的国家就规定,25岁以上的公民都可以收养儿童。但申请人在收养之前,必须接受严格的个人和家庭调查。这种调查包括对申请人的心理、情感进行评估,通过各种途径细致了解申请人的日常品行,全面审查其照料儿童的能力等。即便收养批准,政府和相关儿童保护团体也会对被收养儿童的状况进行长期跟踪,若发现被收养的孩子受了委屈,随时都会取消收养人的收养资格。

  一刀切地对收养人设定一个较高的年龄门槛,显然是不科学的。这样的结果,只会把一大批有收养能力的公民排除在外。与此同时,大量弃婴却处于无家可归的状态。而且,这样的年龄门槛除了给一些孩子上户口带来困难外,并不能杜绝事实上的违法收养存在,就像苗某和其养父,已经共同生活了18年。

  《收养法》自1998年修正以来已有16年,该是对其中不合理条款进行修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