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环保法治组合拳
在强调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人们期待环保法治直指环境生态领域的突出问题。
再过一个多月,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将正式实施。针对新环保法中提出的“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限制生产、停产整治”“依法公开环境信息”等条款,环境保护部近日出台4个配套文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众所周知,新环保法作为环境生态保护的基本法,存在大量指导性、建议性、鼓励性条款。自2014年4月公布以来,各级环保部门一方面认真学习,一方面积极向社会宣传。新法赋予环保部门更多的权力,基层环保部门则反映相关条款缺乏实施细则,在执法过程中可能出现不会用、不敢用的情况。
因此,只有制订操作层面的暂行办法,环保法规定的相关条款才能落到实处。环保部制订的4个配套文件,提出50多项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是一套组合拳,对一般违法排污行为可形成足够的威慑。如果再加上去年“两高”颁布的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的司法解释,加上环保部门和公安机关联动执法,组合拳的力量会更大,必将有力促进新环保法的落实。
由此想到,实现环保法治,不仅要打好执法层面的组合拳,而且要打好立法、执法、司法三方面有机衔接的组合拳。
众多业内人士介绍,我国已有保护环境、资源的法律30多部,行政法规20多件,地方性环保法规和规章700多件,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环保规章数百件,虽然一些法律还需修订,某些领域还有立法空白,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还需加大,但环保法治总体上做到了有法可依。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徒法不足以自行。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还需部门联动,上下配合,敢碰硬,动真格。
从另一个角度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原则,要做到这“三严”,强有力的环保法治必不可少。源头严防,领导干部得带头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做决策不能不顾资源环境承载力。过程严防,首先要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严格依法行政。后果严惩,重要一条是严格追究导致环境损害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包括决策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