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审计机关审计证据准则[失效]

  发文单位:审计署

  文号:审法发[1996]341号

  发布日期:1996-12-11

  执行日期:1997-1-1

  失效日期:2000-8-7

  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机关收集和使用审计证据的行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收集的用以证明审计事项真相并作为审计结论基础的材料。

  第三条审计证据有下列几种:

  (一)以书面形式存在并证明审计事项的书面证据;

  (二)以实物形态存在并证明审计事项的实物证据;

  (三)以录音录相或计算机储存、处理的证明审计事项的视听材料;

  (四)与审计事项有关人员提供的言证材料;

  (五)专门机构或专门人员的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

  (六)其他证据。

  第四条审计人员收集审计证据,必须遵守下列要求:

  (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防止主观臆断,保证审计证据具有客观性;

  (二)对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判断,决定取舍,保证审计证据具有与审计目标相关联的相关性;

  (三)足以证明审计事项的真相,保证审计证据具有充分性;

  (四)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定,保证审计证据具有合法性。

  第五条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监督盘点、观察、调查、函证以及录音、录相、拍照、复印、计算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收集审计证据。

  第六条审计中如有特殊需要,可以指派或者聘请专门机构或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对审计事项中某些专门问题进行鉴定,取得鉴定结论,作为审计证据。

  第七条审计人员现场收集的审计证据,应当经过审计组组长复核后,交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被审计单位或者被审计单位有关部门签名或盖章。

  第八条审计人员调查取得的其他审计证据,应当注明来源,并由提供者签名或盖章。

  第九条被审计单位或有关人员对其出具的审计证据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审计人员应当在审计证据或另附的材料上注明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原因和日期。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原因不影响事实存在的,该证据仍可以作为审计证据。

  第十条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或有关人员有异议的审计证据,应当进行核实,对确有错误和偏差的,应当重新取证。

  第十一条审计组对现金、有价证券的盘点监督,对被审计单位隐瞒、截留、挪用应上交的财政性收入、偷漏税款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取证,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审计人员办理。

  第十二条审计组应当对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归纳、分类分析和评价,以便形成相应的审计结论。

  第十三条审计组应当在编写审计报告前,对审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进行鉴定。

  经过鉴定,发现审计证据不够充分、有力、可靠的重要事项,审计人员应当进一步收集审计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结束后,应当统一汇总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取证材料清单,并由审计组组长和编制人员签名,统一使用和管理。

  第十五条在审计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及时作出处理,采取措施,防止被审计单位或者有关人员销毁、转移。

  第十六条审计取证材料清单及所附审计证据应当编入审计工作底稿,并按照档案管理规定,归入审计档案。

  第十七条本准则由审计署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准则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