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中国“问题”产品进非洲,谁之过

  【编者按】在非洲,中国产品遍地开花,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中国制造”已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广受欢迎。可以说,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对满足收入不高的非洲人民的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功不可没。这是主流,是公认的客观事实。但是近年来一些中国生产的假冒伪劣商品也趁机进入了非洲,这不仅损害了非洲消费者的利益,也让“中国制造”受损。这也为某些西方媒体挑拨中非友好关系提供了口实,使中国在非洲人心目中友好诚信的形象受到损害,各方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要强调指出的是,不少中国企业已在非洲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树立了一定的品牌形象,积累了在非洲经营的宝贵经验。

  谁在非洲破坏“中国制造”名声非洲流传这样一个笑话。一个非洲母亲问孩子:“上帝住在哪里?”孩子答道:“既然上帝创造了万物,他一定住在中国。因为所有东西都是‘中国制造’。”

  有人说,“非洲也许除了香烟是欧美的,水果是本地的,其他的,基本上就都是‘Made in China’了,连同许多非洲工艺品,实际也是进口于浙江义乌的货品。”

  除小摊、走贩和商场外,一般的街市凡有档口、门面的商店,基本上被中国产品所占领,最明显的莫过于服装店、皮具店了。

  中国产品种类繁多、数量惊人,非洲人离不开它们。因为廉价,总的来说中国产品广受欢迎。但这并不代表这些产品在非洲已经“登堂入室”。随着伪劣假冒产品的涌入,“中国制造”的声誉收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中国制造”

  “要是没有中国产品,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用上手机。”埃塞俄比亚广播电视集团高级编辑海耶路·希蒂耶举着中国制造的全球通手机说,“买中国产品能让我们省下不少钱。”

  在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有一片尽人皆知的被称为“东方城”(Oriental Plaza)的区域。“城”里“城”外集中着大大小小的中国人开的店铺或超市。“这里的商品的确很便宜,选择也很多……”不久前,一位领着孩子购物的博茨瓦纳妇女这样告诉记者。

  曾有一位到南非旅游的中国游客告诉记者,南非人得知他是中国人后,跟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现在用的这个耳机就是你们中国的!”“中国制造”的影响已大过成龙、李小龙。

  “中国制造”遭误解

  非洲人一方面喜欢中国商品的廉价,同时也在抱怨中国商品时不时出现的质量问题。他们对中国商品的不满集中于以下三点:材质差,寿命短,仿冒国际名牌。

  在非洲,中国的问题产品主要在日用品、纺织品、药品、家电及食品等领域。

  尼日利亚消费者协会会长伊费·乌蒙依女士说,来自中国的诸多商品中,当地百姓抱怨最多的是电子电器产品。在埃及市场,中国的日用品比较充裕,品种很丰富,但是,有些质量低下的产品。埃及人议论比较多的是中国出产的汽车配件以及小电器例如开关、插座和灯泡等。

  中国产品与非洲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引起当地人民的不满情绪。而且中国商品大都没有品牌,一种产品有问题,往往会殃及一类或整个“中国制造”。

  非洲很多国家的政府机构及媒体对中国产品质量问题非常关注。部分中国企业曾因销售假药,被非洲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列入黑名单,在网站和报纸上公布,这给“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造成极大损害。这些低劣产品的出现,让非洲人对中国的信任因此出现裂缝,而这种信任是中非之间长期相互支持、真诚相待的结晶,是令全世界钦羡的无价之宝。

  问题产品在非洲出现谁之过

  有关“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近几年来在国际上一直纷纷扰扰,在非洲尤其突出。问题产品为何在非洲出现?它们是怎么进入非洲的?谁该为这些产品在非洲负责?

  中国厂家、商家的问题

  “因为价格便宜,性价比高,中国产品在非洲低端消费者中备受青睐。但也因为价格便宜,一些输往非洲的产品质量不高。”

  大批中国国内私营和个体商户涌入非洲,为中国商品走进非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随着市场渐渐饱和与随之而来的剧烈竞争,引发了商家之间的价格大战,恶性竞争使利润大幅下降。一旦厂家的价格压到几乎没有利润的时候,“偷工减料”往往成为一些商家牟取利润的手段。劣质产品也就在不断的恶性循环中“应运而生”。

  不少中国企业生产的家电、汽车类产品,在非洲是通过中间商来销售的,一般情况下中间商追求的都是眼前利益,“短、平、快”是正常的套路,他们一般不会考虑三五年以后的事情。中国生产商若能以自营或以合作的方式在非洲设专卖点或售后服务中心,虽然前期的投入很大,但这样可以减少甚至杜绝中间商人的不良行为,既能提升品牌,又可以树立企业形象。

  目前已有一些中国商品经营者开始尝试分层销售,即将同一类商品分成不同质量等级,明确告知消费者,商品是按质论价的,一分钱一分货,这种做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些非洲商人也有责任

  对中国劣质产品行销非洲,非洲当地商人也有过错。

  一些非洲商人考虑到当地民众消费能力有限,到中国去采购时使劲压价,不惜让一些质量低劣甚至是伪劣商品流向非洲。拿山寨手机来说,中国人倒卖这些产品基本没什么利润了,因为非洲人已经知道怎么跑到深圳拿货……

  非洲市场上的绝大部分商品是从义乌、温州、广州等地进口的,例如埃及商人在义乌有一个庞大的采购团队,专门压价购买中国产品。而中国人为了出售产品,就大幅降低产品质量,以满足埃及商人的低价要求。

  另外,有的非洲人一旦看到某件商品比前几年的价格高,他们不问为什么涨价,一口咬定商家利润肯定很高,有水分,习惯性地一个劲儿杀价,几乎导致商家无利可图。有人只好忍痛卖劣货,有点无奈的成分。

  此外,也有一些客观因素。例如中国制造的电器在非洲容易烧毁,因为非洲国家普遍电压不稳,经常停电,如不做特殊处理,电器很容易损坏。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