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法律上如何保障患者知情权?

  关于患者的知情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有明确的规定。《执业医师法》第22条明确规定,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是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履行的义务。《执业医师法》第26条明确规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实用性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履行告知义务时,要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要讲究语言艺术和效果,注意说话方式和态度,对患者态度要亲切和蔼,语言要温和,避免恶性刺激,不要对患者态度冰冷或不理睬。介绍病情时不能用“没事”、“不可能”、“一定会”等不负责任的话或不确定的话。要协议做好病员思想工作,对个别病员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耐心劝解,既要体贴关怀,又要掌握原则,有关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等情况,不要直截了当地告诉病员,必要时由负责医务人员或上级医务人员进行解释。在术前,要向患者交待手术方式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意外。

  患者知情权被剥夺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患者一般由于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患者通常处于弱势、不平等地位。对于需要进行什么检查以及用药、治疗方式,都由医生自我作出单方面决定,患者只有盲目配合或执行,理解不理解,懂不懂都配合医方的治疗。现在人们的心态,只要出现毛病无论大小都喜欢去大医院就医,造成大医院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小医院门可罗雀。大医院的医生分身无术,超负荷运转,没有闲暇时间向患者解释病情情况、预后、转归、治疗方式、自己注意的事项等问题,导致很多患者对于自己就医治疗的全过程没有足够的了解,病因、病理、治疗方式根本都不了解。

  患者的知情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根据我国卫生医疗法律法规,患者是有权了解自己的具体病情、诊断的名称,依据、治疗情况及经过;有权了解医生准备实施的手术方式、风险、适应症、进行什么样的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适应症、有什么禁忌症、疗效的评估、治疗的风险、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并发症发生几率、治疗方式的选择、优劣性的对比;患者可以同意或者不同意医生准备所做的检查、治疗方案等等,有权知道保守、手术治疗对比,有权选择治疗方式、对医院的规章制度、诊疗方式进行了解;可以了解自己应当签字的法律后果;有权了解医疗费用具体项目、项目、必要性。

  患者对个体的病况和医治方法享有知情权,相应的医师就有对患者详尽告知的责任。即医师有经过患者同意后才可进行有关检查、治疗的责任;并且有回答患者对医治有关疑问的责任;有告知后防止患者发生心理隐患影响的责任。

  医师在对患者实行告知的时候,也要注意适度,以防止对患者的疾病医治和恢复减少不良影响为宜。医师可以向患者近亲属或其他联系人介绍病况,这视为对患者知情权维护的延伸。

  要保证患者的知情权,除了靠医疗职业加强自律外,更需要制度的保证。立法部分应赶快完善有关的法律规定,政府有关方面也要完善监管办法,加大法律力度。经过加强监管,平衡医患两边的权利责任联系,充足保证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知情权。

  真实病情知情权

  药品价格知情权

  收费项目知情权

  用药范围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