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南京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市劳动保障局监察处叶燕生赵春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如何调整管理模式,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紧紧围绕劳动保障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再上新台阶,是当前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实践看,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管理的面不大。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我市现有各类用人单位近3万户,而我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管理的单位数不足一半。4、5、6(月)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市区联合执法检查的8421户用人单位中,纳入管理的只有4000户,其中:公有制企业的管理面达90%,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面为45%,私营企业的管理面不足10%,城镇个体工商户的管理面只有2%。可见我市劳动保障监察管理工作的空间很大,任务非常艰巨。
二是管理不到位。大量数据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至今尚未纳入常规管理,“两证、两册”的申领使用率不高。在被检查的8421户中,办理《劳动保障年检登记证》的只有2017户,占检查总数的24.5%;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证》只有1859户,占22.6%。申领使用《劳动合同使用管理手册》和《工资总额使用手册》的单位数分别为1324户和1332户,约占16%。劳动合同签订率不足50%。其中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在85%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于50%,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分别为9.8%和2%。社会保险参保率更低。
三是基础管理薄弱。我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成立几年来,总的来说,各项工作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基础管理水平仍然不高,目前仍采用传统的、繁琐的人工登记、手工操作的办法,既费时,又费力,工作效率不高,很难及时准确地统计分析有关情况,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是执法力量不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任务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受理劳动者举报投诉、查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市有近3万户用人单位,180余万从业人员,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力量还显得相当薄弱,一些区县劳动保障部门目前既无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又无人员编制,既无车辆又无经费保障,不能适应新时期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需要,与省会城市的地位不符,在工作中很难达到“管住、管好、管到位”的目标。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
一是用人单位劳动关系混乱,人员流动频敏,管理难度加大。进入市场经济后,我市的劳动关系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大批职工离岗、下岗,进入再就业中心;另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大量使用国有企业离岗、下岗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此外还有一部分企业使用了数量可观的外来劳动力。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市有离岗、下岗人员20多万人,离退休返聘人员近10万人,外来劳动力20多万人,还有一部分尚未纳入管理的家政服务人员、钟点工及保姆等也有好几万人,加起来总数有近60万人。这些人员就业比较灵活,流动性较大,劳动关系的确定和管理上较为混乱,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二是现有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公有制企业改制、改组工作的进一步深化,非公有制企业、无主管企业发展迅速,这些企业的劳动保障管理已成为我们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一些用人单位,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职工权益的保护,有意躲避劳动保障管理。一些改制企业和新成立企业不能主动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劳动保障登记等手续,加上少数用人单位负责人思想上存在误区,认为自主用工就是自由用工,产生了用工的随意性,增加了劳动保障监察管理工作的难度。如不改变现有管理模式,采取主动出击的办法,劳动保障工作就会陷入被动局面。
三是管理手段不力,工作难以到位。实行市场经济后,企业用工管理越来越复杂,有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工极不规范,不按规定办理用工手续,不为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随意克扣、无故拖欠职工工资,超标准延长工作时间等现象时有发生。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执法过程中,一些用人单位不能积极配合检查,有的甚至无理阻挠劳动保障行政执法,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处理手段显得不力。
四是政策调整不到位,配套规章不健全。近年来,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对调整劳动关系,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政策调整不到位,配套措施不健全的现象。有的政策法规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有的甚至存在相互抵触、相互矛盾。如弹性就业、阶段性就业及兼职人员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关系的确立,农村劳动力、外来劳动力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不健全,增加了执法的难度。
针对上述问题,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努力扩大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覆盖面,我们认为应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龙头作用,尽快调整现有管理模式,采取“按片”管理的办法,实行市、区(县)两级管理、处室相互联动、部门密切配合的管理模式。按照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机制,进行全面管理以达到“管住、管好、管到位”的目标,促进劳动保障工作整体上台阶。
1.采取按科“分片”管理的办法,实行动态管理。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将全市15个区县划分成5个片,每个劳动保障监察科负责一个片,以科为单位实行全面管理,将管理目标分解到科。各科根据本片实际情况,按照“片警”的管理模式,再分成4个工作小组,每个小组由2名劳动保障监察员组成,负责一定的路段,并下达管理目标和考核指标,使工作目标得到层层分解,逐一落实,确保全年总体目标的实现。劳动保障监察队员深入街道(路段)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地了解分管范围内各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及时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以扩大管理的覆盖面,从而达到“管住、管好、管到位”的目的。
2.强化市、区(县)两级管理,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管理到位。为了实现“管住、管好、管到位”的目标,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市、区(县)两级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职责进行分工,进一步明确职责,减少工作中的相互交叉和予盾,调动区(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实行“按片”管理办法后,市、区(县)之间扬长避短、密切配合,实行长效联动,全面管理,减少“拉网式、地毯式”联合突击检查所带来的弊端,同时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加强对区(县)的业务指导,及时处理工作中的难题,市、区(县)分工明确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各区(县)下达考核指标,年底全面考核,确保整体目标的全面实现。
3.发挥劳动保障监察的龙头作用,推动劳动保障工作整体发展。实行“按片”管理后,劳动保障监察人员根据各自分管范围,对用人单位实施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起到“片警”的作用。通过日常巡查,及时为用人单位办理变更、注销手续。从根本上改变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管理不到位的状况,按照工作目标实行扎口管理,从源头抓起,达到“管住、管好,管到位”的目标。特别是新成立的用人单位和未纳入管理的用人单位进行重点监察,从而摸清底数,建立用人单位的基本档案,并将所掌握的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输入微机,实现信息共享。各业务处室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提供的信息,有重点、有目的地要求用人单位完善相关劳动和社会保险手续。
4.实行扎口管理,实现100%的全面覆盖。目前我市劳动保障部门对用人单位的管理还存在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问题。实行“按片”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对所属范围内所有用人单位进行全面覆盖,100%管理。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全市用人单位进行全面扎口管理,并将所有管理信息输入微机,建立一个最大化的用人单位管理的信息资料库,由计算机信息中心进行分析、处理,各处室根据各自工作职责,了解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并实施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通过对用人单位的扎口管理,能及时掌握我市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统计、分析有关数据,实现科学化管理。
在实际法律问题情景中,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为了高效解决您的问题,保障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律师说明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
立即在线咨询>
建议你及时申请劳动仲裁,具体事宜可以上来我律师所面谈
你好!你应当将设备归还。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劳动仲裁解决。
是证据,不一定足够。
不仅需要向你们支付工资,还需要向你们支付经济补偿或经济赔偿
如果不退款,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也可以向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你好,视案情认定
你好,可以起诉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