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下当场处罚
(一)违法事实清楚,情节简单,后果轻微的违反行政管理行为,执法人员可当场作出如下处罚:
1、警告;
2、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的罚款;
3、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有效证件,按规定认真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当场处罚决定必须报所属公安机关备案。
(三)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1、依法给予20元以下罚款的;
2、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3、在水上、本市远郊区县的城镇以外地区的被处罚人,到指定银行交纳罚款确有困难,经被处罚人提出,可以当场交纳罚款的。
当场收缴罚款的,执法人员必须向当事人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当场处罚程序,又称简易程序,是指根据《行政处罚法》或《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由法定的行政机关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处罚事项当场进行处罚所应遵循的程序。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34条的规定,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遵循以下程序:
(一)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二)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三)把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四)执法人员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一)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这是指在处理案件的现场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违法事实的存在及性质、程序,即违法事实符合法律、法规、行政规章预先设定的违法构成,并且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违法系当事人所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条第1款规定:“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表明“一事实为依据”是治安处罚的一项基本处罚原则,要求公安机关在作出治安处罚决定时,必须以查证属实的证据和依据这些证据所认定的案件事实为基础。而不能主观臆断。
(二)处以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
即只有符合法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的,才适用当场处罚。此处的“依法”是指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必须是由《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章所规定的处罚种类和处罚幅度的。警告和小额罚款是处罚力度较轻的治安处罚,其本身意味着违法行为造成的后果不严重,对被处罚人或者当事人的权益影响不大。
(三)执法主体是人民警察。
一般说来,治安管理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治安管理主体、个人和组织构成。治安管理主体既可以是依法行使治安管理职能并对其行为承担责任的公安机关,也可以是经授权的乡镇人民政府。但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1条的规定,当场处罚程序的执法主体只能是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派出所、公安机关的治安部门的人民警察,而且其必须在职责范围内根据治安管理有关规定行使当场处罚的权力。
也有的学者建议应当以“被处罚人真实无异议为前提”作为适用当场处罚程序的一个关键条件。不过笔者认为,当场处罚程序的目的在于简化治安管理处罚程序,节约行政资源,提高治安行政效率。如果将该条件纳入当场处罚程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行政相对人更大的异议权,更能体现执法为民的宗旨,但是行政相对人可能出于非正当目的,故意不接受当场处罚决定,此时可能需要对其适用一般处罚程序,那么设置当场处罚程序的目的将落空。而且结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0条和第101条的规定来看,以上三个条件是当场处罚的适用条件,没必要也不适合将“被处罚人真实无异议为前提”作为适用当场处罚程序的一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