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关于行政执行程序合法性要件

  目录

  一、内容摘要--------------------------------------------(1)

  二、关键词----------------------------------------------(1)

  三、正文------------------------------------------------(2)

  四、参考文献--------------------------------------------(11)

  内容摘要: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是依法行政,而依法行政要求行政实体和行政程序必须合法,行政执法程序是行政程序的主要构成部分,法定的行政执法程序是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基础,必须严格遵守,违反法定程序,应承担法律责任。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合法具体体现在:行政主体是否具有身份和管辖权;执法主体是否客观、合理、公正的调查取证;行政主体是否提供机会让相对人充分的参与到行政程序中,是否给予相对人听证的权利;行政主体是否在法定的期限内完成执法过程,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行政决定作出之后是否告知相对人救济的途径;执法主体作出决定时是否以记录作出,送达方式是否合法、适当。它是衡量行政执法行为合法的标尺,旨在规范政府行政职能部门行政执法中的违法行为,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政府应依法行政,用法律约束政府的行政职能和行政程序。

  关键词:行政主体;行政执法程序;依法行政;听证程序。

  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经济关系都趋于复杂化、多元化,为了更好的调节、监督和管理各个经济关系中的经济成份,使之趋于规范化、有序化,那么就必须使作为行政主体的政府在行使行政职能进行管理的过程法制化、民主化、程序化。依法行政就成了近几年来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经常被提到国家议程上来,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依法行政则要求行政实体和行政程序必须合法,而行政执法程序是行政程序的重要构成部分,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应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规范的行政程序直接体现的是合理的法制形式,是实现行政法制的重要前提,是衡量一国行政法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行政执法程序是行政程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行政主体在执法过程中所采取的程序,体现的是行政效率和对行政相对方合法权益的保护。行政执法程序公正与否直接反映了法制体制,要想有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就必须用法律的手段对执法程序加以约束,使其体现合法性和合理性。法定执法程序必须严格遵守,反之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某些违反法定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均应被撤销。自从我国加入世贸以后,依法行政更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要把行政执法程序性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只有在这样严格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约束政府的行政职能中的不规范行为,同时得以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行政执法程序中所要遵循的合法性要件,它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行政执法主体在执法时必须出示相关的执法证件,表明合法的执法主体及具有该项执法的管辖权,并讲明执法理由。

  (一)、表明执法身份。它是表明行政主体是否合法的必要手续,也是行政主体进行行政行为的先决条件。在执法的过程中出示合法有效的证件是体现行为人是否有合法的执法身份及如若遇到不规范的执法行为相对人投诉有门,同时也便于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执法行为的监督。合法的身份必须是基于法律的授权才能存在,必须有法律依据。而且这种身份是行为人通过自觉公开的方式进行,使相对人足以相信行为人是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从而使相对人免受不法侵害。表明身份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佩戴标记,如着装。第二种是出示证件,如要监督检查时必须向被检查者出示证件以表明身份。这也是我国当前执法程序中广泛运用的表明身份的方式。

  (二)、表明拥有管辖权。行政机关的管辖权是指行政机关具有主管某项特定行政事务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如果没有任何方式表明行政主体享有具体行政行为权利的资格,那么该项具体行政行为就应被认定为违法。行政执法主体在进行执法活动时除了表明身份外,还应表明具有该项执法的管辖权。享有具体的管辖权,是行政执法的时候适用具体人和具体事的前提。行政执法应由管辖权的机关进行,并向行政相对人作出表示。这种管辖权不但应有法律、法规的依据或授权的文件依据,而且行政机关应告知行政相对人,使之确信对其作出行政行为处理决定的组织和个人是代表国家行使该项执法权的。它不仅涉及行政机关之间解决管辖权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相对人为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寻求解决的问题。同时还涉及到行政权的运行是否合法启动的问题。行政机关在正式启动行政程序之前必须查明自己有没有处理本案的权限。行政机关对行政事务的管辖可分为以下几种:

  1、事务管辖。事务管辖是指行政机关有权管理的行政事务的性质和种类,又称职能管辖、部门管辖或立案管辖。事务管辖的作用是横向划分不同行业的行政机关之间的职权范围,例如环保部门和土地部门的权限划分。不同的行政机关有不同的行政职能,每个行政机关行使职权都应在自己管辖事务的范围内,不应超越管辖范围干涉其他行政机关的事务。

  2、级别管辖。级别管辖是在事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同一行业行政机关上下级的职权范围。具体标准由行政事务的复杂难易程度、影响大小、数量多少而定。上一级行政机关有权管辖下一级行政机关管辖的事务,下一级行政机关对所管辖的事务,如认为有必要的,可以报请上一级行政机关管辖。在同一行政系统内,上一级行政机关与下一级行政机关在管理事务时要有严格权限划分,以便能够更好的、更及时的处理有关事务。总的来说,行政机关级别越高,所管理的行政事务就越少。

  3、地域管辖。地域管辖是在上述两者的基础上划分同一行业、同一级别但不同地方的行政机关之间的职权范围。不同的地方事务由不同的行政机关管辖,以保证在地域上行政机关管辖的明确分工。

  (三)、表明执法理由。没有一定的执法理由,就无法实现执法的目的。在执法主体执法之初,除表明执法身份、拥有管辖权外,还应向相对人讲明执法的事由,即向相对人讲明其违法行为的事实,以便相对人能够更明了的了解自己违法的整个过程,也便于相对人对执法工作的配合。讲明事由应采取主动的方式进行。

  综上可见,表明身份和管辖权是执法之初的关键所在。表明身份和管辖权不单单涉及到程序上的问题,而且还涉及行政机关在执法前应先通过内部行政程序肯定自身有无处理有关问题的权利后,才能执行。管辖权有无明示问题直接关系到行政机关之间管辖权问题,相对人如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行政权运行的合法问题,它体现的首要目标是确立职权法定、越权无效原则。行政主体的职权由法律规定,其职权不是固有的,而是法律授予的,执法活动必须限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行政主体的职权法定化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的:一是由行政机关组织法规定,概括划定各机关的职责权限范围,二是由单行的实体法规定某一具体事项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机关管辖,行政主体在其权限范围内作出的行政行为方符合行政合法性的要求。在多数情况下,由于行政行为可能损害相对人的权益,行政机关应首先将程序的开展的时间、具体的执法部门告知相对人。行政机关依法划定权力范围,以免上下级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不同地方之间的混乱现象的出现。

  二、行政执法主体在执法的过程中必须进行调查取证,以事实为根据,客观、合理、公正的调查、收集证据,并在作出的行政行为之前向相对人说明作出行政行为的理由。

  为确保公共利益的真正实现,并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主体要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必须首先进行充分的调查,以查明与行政行为的作出有关的一切事实真相。行政机关没有充分的调查取证就没有决定权,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最核心和最基本的就是在行政决定作出前的调查程序。行政机关在执法时应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原则。行政机关除可以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外,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依法应给予行政处罚的,必须全面、公正、客观的调查和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进行检查。同时,行政机关为了了解违法情况和违法事实,还可有权传唤违法者,对其进行讯问。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进行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就是为了体现极具现代色彩的调查制度。

  行政主体在作出对相对人合法权益产生不利影响的具体行政行为时,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必须向行政相对人说明其作出该行政行为的事实因素、法律依据以及进行自由裁量时所考虑的政策等因素。行政相对人也有权要求行政主体说明作出行政行为的理由,以使相对人更加明确自己怎么违的法,违的什么法,他们的违法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社会后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规定,在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处罚裁决中,要记载简要事实和法条序数,《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应载明“违反法律法规或规章的事实和证据”,《行政许可法》第三十八条二款规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这些制度在法律上确立了我国行政法的行政说明制度。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制度应当在我国的行政程序法中有所体现,这也应成为行政执法程序的合法性的要求内容。

  综上可见,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调查取证是整个执法过程中的核心和基础。它是行政机关作出处罚必须依赖和不可缺少的事实依据。证据的收集必须是建立在合法、合理,客观公正的基础上。行政机关认定事实的过程,实际上是客观的推定案件事实的过程。它应符合法律的、一般生活的、普遍的证明逻辑规则。从案件的整体出发,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合法的收集证据。证据本身的合法性就是体现行政机关收集证据的行为的合法和收集证据的内容合法,行政机关采取不合法的方法或手段获取的证据,即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的证据,即使能证明相对人的“违法事实”,也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使用。证据所能证明的案件事实只能是一定程度地逼近客观真实。但是,为了保证作为法律适用基础的法律事实的确定性,法律要求通过证据证明案件事实必须达到法定的程度。法律所要求的证明程度包括证明标准和主要事实清楚两个方面,即通过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的可靠性必须符合法定的标准,同时符合法定证明标准的已被证明了的事实又应能构成案件的主要事实。

  [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