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余震已超4000次,正在有规律衰竭
本报讯(记者柳建云)昨日,中国地震局组织了自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最大规模的专家会商。来自全国各个省市的80名地震专家与中国地震局两位高层及国家地震局数十名专家共同预测汶川地震的发展趋势。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鋐告诉记者,从目前判断看来,对于汶川地震主余震(主震7.8级,余震级别较低)的看法没有改变。“但多数专家讨论仍围绕汶川地震的影响,主要观点与几天前我们的预测没有差别。”孙士鋐表示,“对于东部地区和首都圈的地震活动,由于汶川地震发生突然,会商临时决定,多数专家对这方面研究不充分,目前还无明确的说法。”
截至昨日17时,地震台网中心监测汶川地区余震已超4000次,昨日下午地震地区突然平静几个小时,“地震过度活跃,或突然平静就是地震预报专家最关注的时刻。”但他告诉记者,如果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出现突然平静,与现在突然平静,则有着质的差别,前者意味着有可能发生大地震,而后者很可能意味着衰竭周期明显化。
他分析说,汶川主震发生在12日14时28分后,第二天最大地震为6.1级发生在15时07分,相差24小时,此后14日10时54分发生5.6级地震,15日中午又发生一次5级左右地震,“从现在看,似乎是24小时的地震活跃周期,但会商的80名专家都普遍认为,与汶川相隔不远的松潘地震两个大地震周期相隔7天,从经验角度看,目前还不能轻易对周期下结论。”
孙士鋐告诉记者,汶川地震发生前,专家判断地震主要依靠历史经验,而余震持续期间,专家更多是24小时关注跟踪地震活动规律,一旦出现频繁偏离地震衰竭规律正常值现象,就有必要分析是否可能发生更大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