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直面保险销售误导该打谁的板子

  朱俊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这次退保是必然的,今年上半年寿险增长非常快,通过银行渠道。去年寿险公司现金流充裕,赚钱效应大,成为营销员忽悠的地方。但是中国资本市场下跌,机构投资者谁也不能幸免。今年上半年保险资金收益率2.4%,大公司3.5%左右。所以预期收益是不能兑现的。这是寿险公司自己酿的苦果,自己尝。

  证券日报:很多人都对保险营销员的销售不太有好感,这次事件中,有误导销售的营销员备受责难。

  朱俊生:我认为,不应该把板打在营销员的身上,去过多责难他们的误导销售,因为营销员的保险、营销技巧是保险公司培训的,出现退保潮,保险公司是自食其苦,难辞其咎。

  证券日报:有关部门的监管工作其实已经比较到位,也出台了很多风险提示、加强管理的办法,但为什么误导销售还是一直存在?

  朱俊生:寿险监管比产险好,但是一直都存在误导销售。因为保险行业追求自上而下的规模导向,大公司追求市场话语权,小公司要维持生存权而关注现金流。

  产生误导销售的问题在于公司的经营理念、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以规模为导向。比如,上级公司对基层公司的考核以规模为导向,考核指标里面规模就占比60%,这样,保险公司自上而下就有很大的冲动去做大业务,做大规模而非做强。

  证券日报:客户大规模退保对生命人寿、海康人寿等公司有什么影响?

  朱俊生:我们说的不正常退保,老百姓是不愿承担退保费的。投连险的保费很多是趸缴的,如果发生大规模的退保,这对寿险公司现金流的冲击很大,而且本身受行情影响,压力会更大。

  证券日报:目前,投连险、万能险引发的风波未平,很多寿险公司又转身力推分红险,用营销引导客户购买,而不是客户真实需求的反映。各家公司争相销售,抢占市场,是否也会存在潜在的风险隐患?

  朱俊生:俗话说,保险是推销出去的,尤其是人身险,这有特定的需求特征。平安当年引进营销员,市场份额、营业收入也上去了,收到了效果。但是,误导销售和激发需求是两回事。

  证券日报/罗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