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
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管理的风险控制是现代企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企业的传统管理体制建立在计划和行政管理基础上,企业间信用关系薄弱,企业内部缺乏信用风险管理功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这种弊病越来越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贸易融资和结算方式对我国企业的管理规范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全面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体制,是当前企业面临的十分紧迫的课题。
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交易的一方以将来偿还的方式获得另一方财物或服务的能力。信用风险是指在以信用关系规定的交易过程中,交易的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在信用结算方式中,信用风险是指买方拖欠卖方货款(或应收账款)的可能性。目前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工作上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不足,一方面企业在经营中时刻面临着巨大的信用风险而无力解决,另一方面企业也无法或不能正常地发挥信用能力,获得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一、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由于客户拖欠账款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善造成的。但总体上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固守传统观念。一些企业领导不重视客户的信息管理,在思想观念上认为信用管理开支不必要,忽视信用管理工作,以至于对客户的一些重要信息都未了解就匆匆做出交易决策。有些企业片面追求定单的数量,忽视其后艰难的账款回收工作,无视风险的存在。个别企业虽已初步认识到客户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但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些小客户上,放松对那些知名的大客户的信息收集,认为那些大客户家大业大,不会落到无力偿还债务的境地,但事实上许多企业都有过大客户违约导致坏账、造成巨大损失的惨痛经历。
2、缺少客户信息,不能准确判断客户的信用状况。企业在接触新客户时,没有资料积累,所能获得的客户信息也很有限,因此往往会因判断上的失误,导致选择实力较差的客户。而当企业面对一个能使自己获得较大经济利益的客户时,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放松了警惕,一心只想做成交易,结果造成货款两空。有些企业在与老客户合作时,认为已经掌握了较多的信息,双方情况较为熟悉而粗心大意,对于那些老客户在某些方面的变化视而不见,直到发生了信用风险时,已悔之晚矣。
3、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由于业务上的原因,有些客户的宝贵信息更多地集中在企业的某些部门,如销售部门和具体业务人员手中,其他部门由于分工和职能的不同,仅掌握了与自己业务密切相关的某一方面的信息。而各部门间又缺乏必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往往割断了客户各类信息之间的有机联系和信息的完整性,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对客户作出整体的认识和判断。
4、企业缺少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信用管理制度,那么它将无法对客户的一系列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缺乏对客户信用的监控,以至各部门工作相互脱节,无法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也就无法采用相应的信用政策,这就大大地影响了企业营运资金的流动性,造成日后的货款拖欠。同时,给拖欠的应收账款的追讨也造成一定的难度,更加大了信用风险的可能性。而不健全的信用管理制度,会使各部门之间在信用管理职责上分工不清,缺少规范、严格的信用政策,产生信用风险也在所难免。
5、客户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这是我国目前企业间相互拖欠贷款的最主要原因。由于企业内部经营不善,资金流转不畅,甚至亏损,致使信用降低,产生信用风险。有的企业为了保证本企业资金周转,也采用同样的手段,拖欠对方或他人的货款,从而使债务关系复杂化,形成困扰我国企业经营发展的“三角债”。
二、降低信用风险的措施
1、企业领导必须对信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信用管理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业务的各个环节,因此整个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只靠一个部门或几个人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必须对信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从整体上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给予一定的人、财、物的支持,并且要求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具备足够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知识。
2、建立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立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只有迅速建立和完善一套现代化的信用管理制度,才能在较快的时间内改善企业信用管理状况,解决目前信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应变能力,最终实现全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目标。
一个完善的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包括很多具体内容,是企业的信用管理系统。其中应包括信用管理政策、客户信用管理制度、信用额度审批原则及程序、信用风险控制的原则及程序、应收账款监控制度、拖欠账款处理办法和追账程序以及建立信用管理部门等。在建立现代信用管理制度的同时,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客户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作为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一部分,企业必须对客户实行统一的管理,杜绝客户信息只掌握在几个业务员或某个部门手中。企业把各个业务员和部门收集的信息集中起来,互相分享,及时沟通,形成对客户统一、客观、公正的评价。
(2)建立健全信用审批标准。企业在进行信用管理时,应建立以信用额度为中心的一套交易审批制度,使企业的风险管理职责真正落到实处。由信用管理人员负责调查,制定信用额度,控制超出客户信用能力的发货;业务人员积极配合,提供客户信息,协助管理人员作出判断和决策。
(3)严格欠款追收制度。为了有效地减少拖欠账款的数量,企业应当按照账款逾期的不同时间和具体情况,制定严格的欠款追收制度,货款未到期时,可以提醒客户付款;货款已过期,但时间较短,企业可以通过发函和打电话询问对方,了解情况;如果货款还未收回,企业应立即采取措施,一方面再次催讨,另一方面迅速通知各有关部门,停止向该客户发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若对方仍未付款,企业除继续催讨外,可以考虑提请诉讼和仲裁,以便尽早收回欠款。
3、应用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根据信用管理的特点和内容,运用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降低信用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通过学习和借鉴国际上流行的经验和作法,例如客户信息管理技术、信用分析技术、应收账款管理技术等,正确评估客户的风险,制定企业的信用政策
4、尽快培养信用管理人才。目前我国企业还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人才,因此,要加紧信用管理人才的培养。在今后企业发展中,要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信用管理工作,并配备相应的信用管理人员。另外企业的财务人员、业务经理和销售人员都应具备足够的信用管理知识和技术,尤其是各级管理者,应将信用管理知识作为其职能考核的一个部分,这样,企业的信用管理才能落到实处。
在我国,由于信用风险而导致的账款拖欠,已成为当前制约企业发展和影响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关键因素。信用方式在给企业带来巨大经营效率的同时,也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亏损。因此,企业应把信用管理视为企业的生命,建立健全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制,防范信用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