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防范留学生的“孤独症”
近日,某着名海外报刊发表署名评论称,海外中国留学生中的“孤独症”在不断扩散。文章中提到的“孤独症”是指那些常年在海外求学的年轻人“离群索居”,喜欢窝在家里,每天的生活基本是三点一线:上课、打工、回家,不愿与人交往,很少参加校友会、社团等社交活动。据一些专业人士保守估计,在中国留学生中,这一类学生范围正呈现出扩大趋势,目前已成为宅人的中国留学生恐已达到三成。
一般喜欢“宅”在家中的留学生有哪些特点?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患“留学孤独症”?
北大青鸟国际教育专家指出:这样的留学生并不在少数。他们大多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不够。一些学生不但应付日常生活对话有困难,听课也成问题,还有一些学生应付日常生活交流尚可,但更深层的文化交流则比较有限;其二是生活自理能力较弱。他们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出国后难以应对生活的种种变化;其三是人际交往障碍。初出国门的留学生,如果心理上准备不足,加上没有找到相应的交流平台,很容易会对人际交往丧失信心,陷入自我封闭状态;其四是学习能力不足。一些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异国全新的教育方式,再加上语言障碍,很容易被学业压力所困,产生躲在家中逃避的想法。
心理学家认为,年轻人一旦长时期处于这种“心理孤独”的状态,习惯这种“自我封闭”的生活,非常不利于个人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到年轻人整体的社会状态。
如何防范留学生的“孤独症”?如何帮助留学生在海外建立人际交流平台?
留学生在海外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心理孤独,社交障碍,语言障碍,文化冲击,学业压力等等,这些问题是贯穿在整个留学过程中的。有些甚至是隐性的,并不是在开始留学的时候表现出来,而是在第二年、第三年才显露出来,比如说后期融入社会的问题,职业发展的问题等等。即便在国内准备得再充分,再具体,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预见到,更不用说解决。
因此,要想防范留学生的“孤独症”,丰富他们的人际关系网,在国内是行不通的,只有把留学服务做到海外去。在海外为留学生营造好的环境,创造好的条件,搭建良好的人际交流平台,帮助他们从心理上、学业上、语言上顺利过渡,顺利融入异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