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中百中商合并进入倒计时

  引发各方关注的武汉商业重组,昨晚终于走出关键性的一步:重组方案初步拟定为中百集团与武汉中商之间的吸收合并。这意味着,吸收合并之后,这两家商业上市公司将并成一家上市公司。

  据昨晚中百集团、武汉中商发布的公告称:本次重组方案初步拟定为:中百集团与武汉中商集团之间的吸收合并。由于吸收合并方案尚在完善中,为维护投资者利益,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将继续停牌。公告内容并没有明确由谁来主导吸收合并,不过,这是继今年4月14日两家上市公司因涉重组停牌事件以来,公布的最具实质性的重组进展。

  早在2007年5月17日,鄂武商、中百集团、武汉中商的控股股东武商联成立之时,武商联在向中国证监会上报的有关方案中明确承诺,在三年内逐步整合三家上市公司,消除同业竞争。

  然而,三年期限一晃而至,但重组几无动作。直到今年三月,鄂武商的大股东之一浙江银泰在二级市场频频举牌,欲夺取鄂武商控制权。浙江银泰的举动,成为推动武汉商业重组的“催化剂”今年4月14日,武商联旗下的鄂武商、中百集团、武汉中商同时停牌,称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重组之路并非顺畅。就在外界纷纷猜想这三家公司是否采取合并同类项,抑或其它更好的方式重组时,意外出现了:6月9日,鄂武商发布公告称退出重组之列并复牌,原因是相关方面无法达成一致,事后业界分析,主要是大股东浙江银泰反对。由此,武汉商业重组由“三合一”变成“三缺一”重组只能在中百集团和武汉中商之间进行。

  尽管昨晚公告称,吸收合并方案尚在完善中,并尽快与相关各方协商并召开董事会审议本次重组预案,但已定下最后“截止日期”。上周二,中百集团和武汉中商已公告称,将于9月13日前召开董事会审议披露重组方案并复牌。

  名词解释

  吸收合并,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中,其中一个公司因吸收了其他公司而成为存续公司的合并形式(A+B=A)。在这类合并中,存续公司仍然保持原有公司的名称,而且有权获得其他被吸收公司的财产和债权,同时承担它们的债务,被吸收公司的法人地位不再存在。

  三问两家合并

  两家公司股票将如何兑价?

  昨晚的公告并没有明确由哪家公司来主导吸收合并,不过,从两家公司的实力来看,中百集团主导此次吸收合并的概率要大得多。

  中百集团总股本达到6.8亿股,市值达到83亿元,在日用百货零售业处于行业前列,而武汉中商总股本2.5亿,总市值约29亿元。两家公司不论从规模、经营实力还是品牌知名度方面比较,差距都比较大。

  至于一家公司如何兑付另一家公司的股价,按国内通行的办法,一般以停牌前20个交易日交易均价,即两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收盘均价来计算。按此方式计算,如果是武汉中商吸收合并中百集团,武汉中商每1股可换0.92股中百集团股票;如果是中百集团吸收合并武汉中商,则中百集团每1股可换1.2股武汉中商股票。

  据证券人士分析,除了以公司股票价格来计算外,还可以按净资产、市盈率法及其它换股法来计算。

  那么,究竟是按哪种方式?昨晚,记者联系武商联相关人士,得到的答复依旧是“一切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两家公司有何利好?

  昨晚,据本地商业资深人士分析,无论此次是哪家公司主导吸收合并,都将有利发挥两家集团的优势,形成合力。如利于资金利用率的提高,发挥中百物流配送、农超对接和超市管理水平等强项。

  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中商平价的综合竞争力。近些年来,武汉中商未融资,其超市发展相对不够;中商百货也面临提档升级。吸收合并后,可充分发挥中百资金充裕的优势,如去年年初中百成功配股6亿元,今年2月份,又发行5亿元债券,再加上每月沉淀大量现金流,应该说目前中百集团最不差的就是钱,而这些恰恰又是中商集团所急需的。

  在今年中百集团推进的第二次创发中,购物中心是其重点发展方向。在江南,中百百货尚未过江,而中商百货在武昌就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