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部门壁垒成商事登记改革拦路虎

  不过,媒体调查发现,商事登记改革在推进过程中也遭遇了“硬骨头”和“拦路虎”,比如“三证合一”后新证的认可度还未完全到位,企业拿着新证到银行办理基本账户登记、到公安部门办理企业车辆相关手续,新证不被认可。此外,不少企业对年报的法律效力和应尽义务尚不清楚,虽然工商部门一再催告、公示,但仍有不少企业申报年报的积极性不高。专家表示,深化“三证合一”改革,不仅要整合工商、质监、税务三个部门的数据信息,还要尽快打通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屏障,让新证畅通无阻。

  “三证合一”后企业持新证不被认可

  “三证合一”后,企业换证省时又省力,不过,也有企业持新证到银行办理基本账户登记、到公安部门办理企业车辆相关手续时,出现新证不被认可的情况。

  “以前更换营业执照要跑工商、质监、税务等多个部门,一家家审批、盖章,领个照少说也要半个月,现在只要到一个窗口,填一张表格,3天就可以拿证,真方便。”江苏是全国率先实行“三证合一”的省份之一,一家企业工作人员一边办证,一边向媒体称。

  所谓“三证合一”,就是将企业依次申请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为一证,提高市场准入效率。“一照一码”则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实现由一个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一照一码”探索至今,已经解决了不少前期的“硬骨头”:例如采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这“一码”;明确变更登记的方式和过渡期;不给企业添加更多证件收费负担等,打破了工商登记信息、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和税务登记信息之间的“孤岛”,建立起部门间互联互通的桥梁,有利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但是媒体调研发现,一些企业主仍反映,新证的认可度还未完全到位。例如,到银行办理基本账户登记、到公安部门办理企业车辆相关手续,新证不被认可;到银行开基本账户仍然需要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认为,目前部门信息呈现碎片化状态,不仅部门之间很难共享,有时候部门内部不同层级之间也很难互通。深化“三证合一”改革,不仅要整合工商、质监、税务三个部门的数据信息,还要尽快打通平台与银行、公安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屏障,让新证畅通无阻。

  由于旧照仍可在2017年12月31日前使用,为方便企业办事,目前上海的做法是工商部门主动为换证后仍需要旧照的企业出具统一代码证明,供企业办理相关手续或对外开展业务时使用。上海各部门还正在梳理有关法律法规,在各自领域认可、使用、推广新营业执照。

  “而且后续法律也亟待修改。在公司登记条例、税收征管等法律法规中,分别规定了这些证件的主管部门和监管责任。”施正文说,譬如未来如果企业违反工商部门条例需要吊销证件,但在税务部门还没到吊销的条件,如何执法和监管呢?需要部门之间协调执法,形成行政协助合作机制。

  据了解,过去工商或其他部门吊销证照时,并不会特意告知其他部门。未来吊销证照时是不是连带吊销、如何操作,还需要用法律法规来加以明确。

  审批“前改后”须完善监管

  今年5月,国家工商总局下发通知,明确了34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目录和企业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置审批指导目录,其他多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为大众创业扫清“拦路虎”,让创业者可通过“先照后证”等便利化措施,率先进入原来“门槛”过高的行业和领域。

  在率先探索“先照后证”的上海市自贸试验区,这一政策的便利性已开始显现。例如,2014年5月微软就在自贸区设立了生产游戏游艺设备的独资子公司。这既得益于行业的开放,也得益于门槛的后移:不同行业的资质审批可能需要3至9个月,而在自贸区可以先设立公司,再获取行业许可。

  不过媒体调研发现,从以前的“先证后照”变成了“证照分离”,工商登记部门从过去的“守门员”变成了“收票员”,以前的监管发证部门从过去的“等人敲门”转变为“出门找人”,而且必须找得准、管到位。

  “工商部门以前是等到所有证件发完了再给执照,企业才能经营,相当于‘守门员’,但现在执照变成了‘入场券’,工商部门只是让你进场,不代表你可以上场踢球。”东部某市一位工商局监管人员介绍,例如餐饮业可能拿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也写的是餐饮,但老板就开始试营业,油烟、噪音测试都没过,餐饮许可证也没拿,这时就需要完善事后监管。

  而且“前改后”施行后,一些以前牌照非常难拿的行业也可以先“入场”,100多项已经“前改后”的审批就需要详细梳理,哪些民生相关领域可能容易产生消费欺诈、无证经营、危害安全等问题。“例如自费出国留学中介,以前想要拿到牌照需层层审核,现在没有了门槛,经营范围也写了,消费者就容易被一些‘有照’公司欺骗。”上述监管人员说。

  而且,监管职责变化后,相关法律法规也需要梳理衔接。“例如保险代理行业,需要后置许可证,但规章上是不允许个体工商户从事这一行业,必须是公司制的企业。但工商部门在注册时也非常无奈,个人前来注册,明知道他拿不到后置的许可证,也只能颁发执照,人为产生一些‘有照无证’的企业,最终市民不了解情况到相关部门投诉,但部门也是按规章办事,最后可能没有部门会为此担责。”一位工商系统监管人员表示。

  专家建议,为了保障监管信息通畅,工商部门在颁发营业执照时,对于需要后置审批的经营范围,例如养老院、教育咨询等,应提前与民政等相关审批部门沟通,信息及时共享,要让审批部门心中有数,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企业申报年报积极性不高

  媒体在调研时发现,由于年报更多是一种信用约束,不少企业对年报的法律效力和应尽义务尚不清楚,虽然工商部门一再催告、公示,但仍有不少企业申报年报的积极性不高。

  “以前每年年检,都要去工商大厅排队,一来一回一上午就没了,而且我们企业请的是兼职会计,人经常不在安徽。现在只需要在网上点一点,企业也不用再跑腿了。”安徽铜陵一家五金企业负责人说。

  尽管网上申报年报为企业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企业申报年报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甚至有企业跑过来问监管部门,能不能不填写这个年报,或者乱填敷衍一下,完全没有意识到申报年报、并保证年报的真实性是企业应尽的法律义务。”江苏省一位工商系统基层干部说。

  据了解,有部分省区市的工商系统为了完成年报率指标,就将年报率和基层工商系统年底考核排名挂钩,这就可能导致出现基层自己填写、数据造假的情况,最终出现数据不准的情况。“个体工商户质量参差不齐,以前年检时也很难100%完成,现在有地方连个体工商户的年报申报率都达到100%,很有可能存在一定水分。”一位工商系统内部人士说。

  专家认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才是简政放权的成绩单,而有关部门的各种数字、报表、统计等,如果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可能会对中央决策起到误导作用。而且年报作为信用监管的“对标尺”,需要加强其法律效力和在企业心中的“到达率”。应加强宣传和培训,同步出台惩罚措施,对一些恶意不填报或虚假填报的企业进行信用联合惩戒,让企业认识到年报的重要性,使其自觉填写。

  此外,一些大型专业市场,每年更换不少经营者,但以前的经营者未注销。有的经营户为孩子上学、贷款,办理了个体工商户手续,但长期不经营,按正常的注销程序又无法注销。这些“僵尸户”如何通过年报公示进行监管,需要进一步明确。(周琳凌军辉)

  “三证合一”:部门资源整合是关键

  作为“三证合一”改革的先行先试者,江苏省比全国其他地区提前实施了这一改革。10月1日开始,“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在全国推开。1日,在上海工商局,22家企业成为首批“尝鲜者”,拿到了新版加载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这也将是企业今后在全国的唯一“身份证号”。

  “以前更换营业执照要跑工商、质监、税务等多个部门,一家家审批、盖章,领个照少说也要半个月,现在只要到一个窗口,填一张表格,3天就可以拿证,真方便。”苏宁云商集团工作人员黄文杰,对公司新企业登记的快速便捷竖起大拇指。

  上海创客中心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XX说,原先企业三证,也就是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尽管都代表同一家企业,但在办理很多业务时,比如银行开户、缴纳社保费、办理车辆登记甚至员工休假办签证,往往都会被要求提供三证。“这三证来自不同的体系,尤其是在为一些新型企业申请政策,需要提供三张证。三证合一的话,我们的行政成本、时间成本都大大降低”。

  这项改革推动速度之快、落地效果之好,让不少企业大呼“最过瘾”。“企业登记提速源于商事改革加速。”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办主任张X介绍称,自去年底正式启动“三证合一”改革以来,江苏注重顶层设计、分工协作、高效有序、上下联动,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实现统一受理窗口、统一登记表格、统一数据标准和统一办理平台“四个统一”。

  长期以来,机构代码不统一,注册一家企业必须获得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号,在办理其他相关审批备案手续时还将有一系列的新号码生成,一些部门还要为编码收费。

  “‘万码奔腾’抬高企业各种显性和隐性成本,而且各部门信息不互通,影响行政效能。”江苏省工商局注册分局局长戴XX介绍称,江苏在推进“三证合一”改革中,通过建立企业注册登记并联审批平台,建立跨部门、统一标准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证照联动监管”,杜绝监管死角。

  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需要各部门共同联动,资源整合是改革成败的关键。要真正实现跨市场、跨地域、跨部门有机衔接的信息共享平台,就要打通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库。媒体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地方以工商部门牵头推进“三证合一”改革,往往不彻底,“煮夹生饭”,而以政府牵头推进改革,则力度大,能见实效。

  以江苏“三证合一”协调推进工作小组为例,常务副省长担任组长,两个副省长担任副组长,3个省政府秘书长和7个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负责指导和督查,下设办公室抽调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具体协调落实。

  “从实际效果看,建立由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对确保全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发挥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作用。”张X说。

  江苏省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章XX介绍称,为解决各部门标准不统一、数据难共享的问题,江苏在改革中专门成立技术组,通过改造升级,实现全省企业注册登记并联审批平台与部门系统的全数据共享。平台预留了“一照一码”接口,在国家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后可快速完成目标。

  张X介绍称,江苏还研究制定“三证合一”数据采集、流程环节的规范和标准,将改革中好的做法经验固化下来,实现共同使用、重复使用。

  “‘三证合一’要破除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孤岛’,将极大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江苏省地税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副处长杨X说,商事制度改革从短期看,将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长远来看,还将促进建立公开透明的社会信用体系,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等问题,不断释放出更多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