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10.1全国开始实施企业三证合一制度

  简政放权推行以来,多个部门主动展开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改革。例如,国家工商总局计划今年10月1日在全国开始实施企业“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工作,再次优化商事制度;国家发改委不仅开通了政务大厅,更在一些领域实现了网络办证。

  “高冷”发改委也开公众号

  早在改革初期,许多专家就明确呼吁,核心部门不“剜肉”,改革更多只能是流于形式。而最近两年来,各个部门在中央的部署下也真正开始对自己动刀。

  发改委作为权力较为集中的部门,过去一直饱受诟病。在简政放权的改革浪潮中,发改委几次自我削权。

  作为较具代表性的割肉行动之一,2014年11月中旬,发改委发布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这份新文件共取消、下放38项核准权限。其中,取消核准改为备案15项、下放地方政府核准23项。

  此后,发改委政务大厅开始正式运行。作为发改委手里“最大的权力”之一,几乎所有的行政审批材料可以从这里递交。有关工作人员对媒体介绍,材料申报后申报人会得到一个唯一的申办号以及二维码,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审批进程。

  不仅如此,“高冷”的发改委也在变得亲民。近期,发改委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订阅号下设政务大厅、价格举报等板块,让普通人动动手指就能实现政务办理。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王满传对媒体表示,部门是行政的主体,只有各个部门真正落实好放权,制定好规则,并发挥政府相应的职能,才能更好地服务市场和人民。

  信用约束机制“宽进严管”

  在全国简政放权的棋盘中,商事制度改革既涵盖了工商部门取消与下放审批事项等简政放权的直接措施,更包含了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转变政府职能等要义,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抓手。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在2015年底前在全国全面推行“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其中,全国工商系统将于2015年10月1日起率先实施。

  据试点地区统计,原来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平均需要1个月左右。“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改革后,只需填写一张表格,填写20多项数据,平均3个工作日就可拿到“一照一码”的营业执照。

  刘某某称,接下来还将在企业简易注销、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在一些领域行业进一步放宽住所登记条件等方面,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目前国家工商总局正在天津、深圳、福建自贸区等地开展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的试点。这项改革的核心在于开放企业名称库,不再由工商预审核,支持企业自主选择使用企业的名称,同时结合改革,支持企业自主决定经营事项。

  简政放权的一面是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另一面是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宽进严管”本是商事制度改革的要义之一。

  “严管”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建设联动监管平台,推动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共享,并与社会和市场各方面信息交换整合,形成可供利用的大数据资源,充分利用大数据理念和技术,为政府监管和服务提供支撑保障。

  对于企业而言,最直接的后果是,违法违规成本将提高。企业一旦违规违法,不仅向社会公示处罚信息,而且在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在办理登记、许可、政府采购、政府招投标、出入境、银行贷款等多个领域对其进行限制和约束,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

  在地方,商事制度改革更多地与当地“一揽子”改革实践配套实施。江苏省宿迁市是全国最早实行“先照后证”的地区之一。媒体此前在宿迁实地调研时了解到,宿迁把“减权去权”作为改革核心,最大限度地压减各类审批事项,尽可能地减少保留和下放项目。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193项压减至57项,精简率超过70%,三县两区均压减到50项以内。

  谨防“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简政放权其实就是精简政府机构,把经营管理权下放给企业,是为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而采取的改革措施。如何做好“简”后工作,才是真正考核“简政”的含金量。

  “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是历次机构改革、简政放权始终无法走出的怪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胡颖廉表示,“光简政放权还不够,同时还得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优化服务,三管齐下,可以对这个政策有更多的期待。”

  对于简政放权的含金量,有专家认为目前还是不够。“这牵扯到部门的实质利益,不过当前出现了一个‘群众点菜,政府端菜’的现象,不再像过去完全是‘政府端菜’,也是一个大的理念的转变。”胡颖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