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企业改制后的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改制后员工思想变化的新特点和出现的新情况,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造出行之有效的新经验、新方法,为企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共赢。

  做好改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在“做深”上不断创新。

  “做深”就是要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深入人的思想。企业在组织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时,要将党的方针政策、理想信念、企业精神、市场经济观念等方向性、导向性内容作为活动主题融入或植入活动之中,力求精神激励与实物奖励并重、形式与内容兼顾,将过去单向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改变为以互动型、参与型为主,提高员工参与的荣誉感和重视度,使员工乐于参加、主动参加、积极参加,让员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受到熏陶。同时,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将企业文化建设中导向性、倡导性的企业理念、价值观、行为规范等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促进员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到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规范之中。

  改制企业中经营管理者多兼任党群职务,他们既是企业政策、制度、规定的宣贯者、执行者,又是员工的引导者、培训者和考核者,同时承担着激励员工、建设和谐企业的重任。改制企业大多从几十年历史老国企中走过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改组改制,但员工思想观念转变既需要过程和教育引导,需要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利益共享来推进,更需要将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员工岗位工作中,渗透到生产经营全过程中。企业要将过去以说教为主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改变为政策宣传与利益导向并重,因势利导,让市场观念如多劳多得、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等在员工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让员工工作有方向,努力有目标。

  做好改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在“做准”上多想办法。

  “做准”就是要健全完善舆情网络,畅通沟通交流渠道,及时、准确把握员工思想动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权和针对性。

  要充分发挥好党组织在企业的政治核心作用,夯实党建工作,健全完善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强化党群专兼职干部能力培训,要将企业舆情网络覆盖到班组。班组是企业中最小的生产单位,员工们在一起工作的时间甚至超过了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不论思想还是生活,互相之间都比其他人更了解,为企业了解、掌握员工思想动态提供最准确、最基础的信息。

  互联网和企业内网已成为员工互相交流沟通最主要渠道之一,特别是年青员工更喜欢通过网络沟通信息、表达意见。企业要充分借助现代信息网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理想信念、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市场经济观念,树立企业先进人物标杆,开展互动性、参与性、知识性、趣味性高的活动;员工也可以把自己的困惑和思想难点通过信息网络与有关人员交流和探讨。做到上下信息畅通,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时效性和有效性。

  企业改制后,对经济目标的追求容易使经营管理者过于强调“刚性”管理而忽视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和说服教育,无形中产生了距离感。企业要加强与员工沟通交流,细心拉近与员工的思想联系,能够更好地了解员工思想,及时疏通情绪、化解矛盾,密切干群关系。

  做好改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在“做细”上多下功夫。

  “做细”就是从细处、从员工关心的具体事情入手,将大道理与员工工作、学习、生活联系结合起来,使员工在细雨润无声中明白道理。

  企业要将思想政治工作重心下移,从班组这个最细小的生产单位开始。班组既是员工工作的场所,又是员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场所。企业通过培训班组长增强他们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把思想政治工作触角延伸到员工工作岗位,教育引导员工把理想信念和爱岗敬业有机结合起来,把理想教育变得实在化、具体化。

  企业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从员工关心、关注的具体事情入手,了解员工需求,关注员工成长;要满腔真诚,摆事实、讲道理做好释疑解惑,理顺情绪;通过个别谈心、家庭走访、民意测验等,摸清思想和行为苗头,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做好改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在“做实”上做到和谐共赢。

  “做实”就是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满足员工需求、维护员工利益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企业改制后,员工与企业事实上成为命运共同体,企业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制度性建设,通过政策宣传、利益导向和公正考核,让员工听到的、感受到的与实际看到的、得到的相一致,让企业先进人物标杆、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员工得到精神荣誉的同时得到实际的、令员工羡钦的利益,让员工通过个人努力真正实现与企业共同进步、共享发展成果。

  企业改制后,员工在渴望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同时,多关注眼前和实际效益。因此,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并通过职代会等制度化形式完善厂务公开制度,不断完善员工分配制度,真心诚意尊重员工,尊重员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同时通过阐明企业与员工之间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关系,阐明企业长远发展与员工眼前利益关系,引导员工与企业同发展共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