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被指难为职工代言,职工董事为何成了花瓶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数易其稿的《职工董事履职管理办法》将于年内发布的消息一传出,随即引发社会对“职工董事”新一轮的关注。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从2006年开始,央企就在部分国有独资公司中开始了职工董事的试点,然而,人们对职工董事的定位依然模糊不清。有人认为“就是个摆设”,有人称其“难为职工代言”,有人干脆就不清楚职工董事为何物。

  身份“两栖”

  逾四成工会主席兼任职工董事

  “楼门口的地面太滑了!职工上班都从那儿过,太危险喽!”

  天津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单万水刚到办公室,就有职工在办公网上跟他“打招呼”。他赶紧跟有关部门联系,很快组织职工把楼门前的路清扫了出来。

  单万水说,平日里职工有事都找他,哪怕就是路滑这种小事。而在担任工会主席的同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职工董事。

  中华全国总工会民主管理部部长郭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9月底,全国已建工会的公司制企业中,建立职工董事制度的有85050家,占建立董事会企业的68.01%。职工董事共有85738人,其中工会主席进入董事会的有37375人。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工会主席汪金德也是一位有着双重身份的职工董事。他告诉记者,职工董事首先是董事,要具备董事的资格。

  汪金德说,来自基层的职工董事也要首先符合董事的条件,然后负有了解职工诉求的特别职责。拿董事会上讨论年底工作预算为例,“我要了解广大职工对此怎么看,职工能发挥什么作用,这个时候,我不能以工会主席的身份参加董事会。”

  “工会主席平常的调查研究虽然是综合性的,但不一定都带到董事会上去。”汪金德解释道,需要上董事会决策的事,涉及职工具体问题的比较少。

  记者发现,由于身份上的特殊,一些具有“工会主席”身份的职工董事,引来了种种议论。有人说,他们拿着管理层的高工资,有的甚至拿着年薪,与一线职工的距离却越来越远;有人说,工会主席的行政化趋势难以让其成为维护职工权益的有效力量。

  法律缺位

  多数公司职工代表难进董事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百强上市公司几乎没有职工董事。目前,试点企业的大多数职工董事里也几乎没有一线职工。

  曾长期在工会系统工作、与不少一线职工交情深厚的潘义清,对职工董事的功能缺位忧心忡忡,他说,“建立职工董事制度是强化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措施。不要让职工董事成为听会、举手的机器。”

  有专家甚至认为,“职工董事说穿了就是一个漂亮的花瓶”,因为,职工董事应是一个无权无职位的小职工,这样的职工代表才能站在职工利益的基础上代表职工去参与决策。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只有公司法对公司制企业中的职工代表进入监事会及其在监事会中的比例作出了规定。在设立职工董事问题上,仅要求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会中应当有职工代表担任董事,而对其他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公司的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这让绝大多数公司的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的难度增大。

  “法律的缺失不仅使职代会和董事会之间失去了联系的纽带和相互作用的支点,还造成国有独资与其他公司企业职工在政治待遇上的落差。”郭军认为,有必要在适当时候对公司法进行修改与完善。

  据了解,不少企业没有制定规范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工作制度与议事规则,更谈不上制定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工作制度。而公司法中虽对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中职工代表的设立和产生作了原则性规定,但对职工董事与职工监事的数量比例、产生程序、权利义务及职责等未作出明确的规定。

  据了解,中华全国总工会2006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行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意见》,对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人选条件、人数比例、产生程序、职责、任免等方面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操作性较强。但因只是工会一家发文,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明显缺乏力度。

  职工董事是由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会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依照法律程序进入董事会代表职工行使决策的职工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