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黄光裕人物档案:4000元白手起家,成中国首富

  黄光裕从家电运营商变成财经高手,一系列资本运作让人眼花缭乱

  黄光裕其人

  姓名:黄光裕

  出生年月:1969年5月

  籍贯:广东汕头

  个人财富:今年430亿第三次问鼎胡润百富榜中国首富,最近五年里,他当了三次首富。

  所在公司:国美集团

  主要行业:家电零售、房地产

  行业地位: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销售商

  上市公司:中国鹏润(0493。HK),2002年4月收购;宁城老窖(600159),2002年11月收购

  17岁北上创业

  第一桶金成谜

  黄光裕出生于1969年5月。小时候,黄家家境清贫,最困难时,黄光裕曾拾过破烂、捡过垃圾。

  上世纪80年代中,年仅17岁的汕头少年黄光裕(又名黄俊烈)与哥哥黄俊钦一道,身揣4000元钱从家乡北上,到内蒙古一带做贸易。一年后进入北京,在做了半年生意后,最终选择在珠市口经营一家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电器店,1987年1月1日,正式打出“国美电器”的招牌。

  这就是目前有关黄光裕惟一可循的发迹前传,依靠这家电器店,他在18年后逼近中国首富的虚位。

  黄光裕声称用于投资珠市口那家家电店的10多万元来自“在内蒙古做贸易”和“在北京最初半年做生意”的积累。

  黄光裕17岁开始创业,到35岁时,已经成为中国首富。他的第一桶金是如何赚到的?又是如何从4000元起家成为中国的首富,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发家史。

  24岁和哥分家

  打造家电王国

  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店”的招牌正式挂出来了。尽管是有货不愁卖,但黄氏兄弟仍然决定走“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

  1991年,黄光裕第一个想到利用《北京晚报》中缝打起“买电器,到国美”的标语,每周刊登电器的价格。很少的广告投入为国美吸引来了大量顾客。1992年,黄光裕将他旗下所持有的几家店铺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就此形成了连锁经营模式的雏形。

  1993年,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同,两兄弟分家了,黄光裕分得了“国美”这块牌子和几十万元现金。

  24岁的黄光裕和哥哥分家后,开始一心一意建造他的家电零售王国,并从此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书写他和国美的财富神话:1993年,黄光裕的小门面变成了一家大型电器商城;1995年,国美电器商城从一家变成了10家;1999年国美从北京走向全国……

  大玩资本游戏

  35岁当首富

  不少媒体认为:让黄光裕“一飞登顶”的力量是在资本市场上演的一个被称为“左手倒右手”的收购游戏,在将财富从左口袋放到右口袋的过程中,黄俨然变身为资本运作高手。

  这位亚洲首富李嘉诚的小同乡,不仅在短短数年之间将旗下的国美电器零售网络迅速扩展至全国,而且用精妙的资本运作技巧将其价值最大化。

  在黄光裕35岁时,也就是他创业18年后,他已经成功地铺就了他的零售网络,并且在这数年间,两度借壳同一间公司,财富估值突破百亿,逼近中国首富位置。

  打折卖房

  薄利多销

  1998年到2003年是房地产开发的黄金时代。在那之后,房地产开发成本急剧提高,最容易赚钱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而黄光裕却选择在2005年大举扩张自己的房地产业务。

  为了打响品牌,黄光裕把国美的“薄利多销”模式也运用到地产项目上。鹏润家园是黄光裕所做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鹏润家园开盘后,报纸上打出五折六折特价房有奖销售。

  五年之内

  三次当首富

  10月7日,《2008胡润百富榜》在上海揭晓,39岁的黄光裕以财富430亿元,第三次当上中国首富(他曾蝉联2004-2005年首富)。最近5年里,他当了三次首富。之前的2004年和2005年,他分别以105亿元和140亿元财富婵联首富。在“胡润百富榜”10年的历史中,除了黄光裕之外,只有荣智健家族曾三次当首富。

  说一不二

  颇具威信

  业界对黄光裕的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国美起于1999年的全国连锁高速扩张期,黄光裕将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运营领域,与全国各大家电企业接触频密。

  随着国美在全国上千家门店的开设,黄光裕的姿态很高,讲求规模与排场,外界对其更多的关注则来自于厂商关系的处理和资本运作的手法。

  刚刚发布的胡润套现榜披露,国美上市几年来,黄光裕共套现135亿元,名列国内企业家榜首。同时,国美展开了对永乐、大中的并购,并借手第三方拿下了三联商社(600898,股吧)这一系列的资本手法让人眼花缭乱,黄光裕逐渐从家电运营商变成了财技高手。

  在国美内部,黄光裕比较强调权威,决定重大事情说一不二,且对违规者处理绝不手软,因此在国美内部颇具威信。本报综合

  做对的事

  什么是“做对的事”?讨论的结果就是为更多人所接受的事:给人好的结果,或者照顾他,甚至只是满足他内心感觉的事。也许你生意上成功了,但更多的人不接受你(的做法),那还是不成功,最终会导致失败——这也算是做生意的“道”吧!

  三分把握就做

  关于较高目标,实际上这是两个词,一个是较高,一个是目标。可能是我自己对自己要求比较高,也比较严格一点,我做事的习惯,方向一旦明确,大概都想好,应该有三分把握,我就敢去做。

  一有机会就出击

  有些人创业的时候可能为了挣钱,有些人可能是为了做一番事业,然后呢,要做到尽可能做大,一有机会绝对要出击,我属于这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