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保证食品安全,仅有企业承诺还不够

  昨天下午,由本报和华西生活周报联合主办的“‘十城联动、千店承诺、百万人共同见证’川渝火锅安全研讨会”召开。来自川内各大火锅企业、食用油企业代表等20多家企业单位参与研讨会,并共同签署了《川渝火锅安全承诺书》。

  在承诺书中,企业明确承诺:不采购、不使用不合格油脂,建立和健全食品原料进货查验记录和索票索证制度,从源头上根除食用油脂的安全隐患;规范废弃油脂管理,严格执行将废弃油脂交给合法收购加工单位的规定。这些企业能够签署一个承诺书,其背景众所周知。不管其目的是什么,应该说都是应该受到欢迎的。

  是不是企业一旦信誓旦旦地面对百万人乃至天下人“赌咒发誓”,我们就可以放放心心消费了呢?当然远不是这么回事。可以说,企业之所以参与签订承诺书,根本的原因是不少企业的营业额在近期都被“地沟油”给狠狠地“撞了一下腰”。如果不采取一些危机公关的手段,那被“撞伤”的营业额很难痊愈。商家永远是坚持“在商言商”的,在很大程度上,签订承诺书就是一种反败为胜的商业行为。所以,连商家自己都说了,绝不是说一旦承诺书签订了,问题就解决了,他们都提出,这之后,一是自身管理应该规范;二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大监督指导,媒体加强正面引导。这样的建议,应该说是很到位的。

  “自身管理应该规范”,这是理所当然的。问题是如果真正做到这点,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利润的下降,这可是在割商家的心头肉。让他们自己来下手,有多少商家会下得了手?因此,职能部门的严格监管就是最重要的,绝不能重复没有消费者举报,没有媒体曝光就不到位的老毛病,必须主动到位,主动履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监督企业规范运行,而且还应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让他们的规范动作具有保障。比如学习那些好的做法使用一次性锅底,如果没有到位的监督,也可能流于形式;比如对于废弃油脂合理利用的去向上的监管,如果没有可操作的方案,也就可能回流到餐桌上;比如饮食企业的原料采购上,表面的制度没有严格的监管,必然也是漏洞百出,承诺就会从那些漏洞中给跑得无影无踪。

  中国的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要做到让消费者放心,而且值得消费者放心。没有商家的自律不行,没有方方面面的监管更不行,而其中,职能部门的监管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