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境界定格审计事业提升

  境界,是一个人在精神方面的高度,反映着生命的品质和价值。当今社会五光十色,思想多元,一些人或唯物质利益马首是瞻,或把实用主义奉为圭臬,或以及时行乐为人生指南,在他们眼里,“境界”要么百无一用,要么遥不可及。然而,无视也好,逃避也罢,“境界”对于我们审计人始终是难以绕过去的话题。事实上,每个审计人都有自己的境界,什么样的境界定格什么样的人生。而审计人的境界往往像一只无形的手,定格了审计事业的提升。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学者张世英先生把人的生活境界分为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境界不同,领略的人生风光、享受的精神愉悦是有差异的。要想获得有意义的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就要不断提升境界。

  从审计事业的角度来看,审计人员明确审计最高目标作为“境界”,胸怀审计的最高境界,将审计工作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审计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创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机制,创新审计方法,推动审计工作围绕经济建设的大局,维护财经秩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才能真正做到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项目时,要在审计初期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人员机构、执行的会计制度和相关管理规定等,发现审计风险的所在,编写有针对性的审计方案,明确审计重点、方法和步骤,合理的分配审计资源,为即将实施审计的做好准备。

  超越自我提升境界。现代社会色彩斑斓,最易撩拨的就是人的心理。看到他人暴富,艳羡不已;看到别人出名,心生嫉妒;看到身边人当官,心理失衡。诸如此类,彰显的是一种低境界。提升审计人的境界,必须走出自我、超越自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找对了审计事业的参照点,就可以准确地把握审计的正反、得失、成败,清醒地把持住自己;找对了审计事业的支撑点,就能理性地对待人生的荣辱、进退、取舍,在进取中成就和完善自己。

  专注事业提升境界。“功贵其久,业贵其专。”审计人生境界的提升,最需要的是专注。专注于审计专业学习,才能学有所得;执着于审计事业,才会业有所成。一些人之所以行为庸俗、层次不高,主要是因为心态浮躁、缺少静心、不够专注。“才须学也,学须静也”,汉代学者董仲舒著书立说,“三年不窥园”,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终成一代鸿儒。在审计人生道路上,专注给审计人激情、给审计人定力,让审计人从普通走向伟大,让审计人从平凡走向成就卓越。审计人员也正是有着这种“不悔”的精神,坚守自己在这平凡伟大的岗上,用青春书写对审计事业的眷恋,用汗水浇灌审计事业这片沃土,用正值表达对审计事业的热爱,用忠诚换取。凭着审计人的坚韧执着,凭着审计人的火眼金睛,凭着审计人的穷追不舍,更凭着审计人的真才实学与“境界”,一次次违纪行为浮出水面,一个个违法者被彻底揭穿。一份份审计报告的印发,一条条审计决定的执行,一件件整改意见的落实,一次次领导同志的批示……都让审计人由衷骄傲和无比欣慰。

  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的建立。在经济世界清贫但精神世界富有的审计事业中,审计人员面对每一个项目,都置身于如山的账册资料、如海的数据之中,用法律法规这把尺规,测量着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在审计现场,审计人员用帐页翻动的声音和着敲击键盘的声音,演奏着一首首审计的赞歌,响彻每个审计人员的心间。在审计现场,审计人员不畏威胁恐吓,不屑利益诱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凭风吹浪打,我自求真务实。现代社会,诱惑增多,潜规则盛行,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保持审计职业操守和《廉政准则》实属不易。“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自律,贵在一个“慎”字。慎独,“吾日三省吾身”,真正摒弃不健康思想和杂念,做一个有“境界”的审计人。慎始,把好“第一次”关口,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慎终,做到精神支柱不倒,防止晚节不保。

  正是无悔的执着,使每一个审计人员在审计事业的舞台上展示着那份不绚丽但简单、不繁华但素雅、不夺目但清新的风采,享受着执着的独舞过程,享受着无以言表的那份快乐。升华心态提升境界。有这样一则故事:三个工人在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忙什么,第一个说:“我在砌墙”,第二个说:“我在建一幢大楼”,第三个回答:“我在建一座城市”。多年以后,第一个工人仍是工人,第二个工人成为工程师,第三个工人成为城市管理者。同一种工作,因为从事者的心态不同,结果迥异。所以对于我们审计更要站在新形势、财政大格局的高度,让境界中决定我们的行动。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无境界则流于低俗。“人禀有了境界,才能获得精神上的真自由、解放,才能使自身摆脱世俗的束缚,进入永恒和无限的意义体味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审计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追求和修炼境界的过程,也是生命不断自我完善和自由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