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食品法的具体解读

  《食品安全法》从生产、经营、消费等环节紧密相扣,给食品安全加上了一道安全保险。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老百姓给予了无限厚望。连日来,记者采访了质监、工商、药监等部门的有关人士,请他们对这部法律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进行解读。

  买散装食品记得询问保质期

  【法律内容】《食品安全法》对自制食品要求是: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而标签上应当标明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以及成分和保质期等。

  【相关解读】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安全监督处副处长卢涛介绍,按照规定,自制食品和裸装熟食品的保质期一般是两三天,有些熟食常温下保质期只有4个小时,保质期一过,就应该下架销毁。所以,消费者在购买裸装食品时一定要仔细询问营业员食品生产加工日期和保质期。而一些促销食品大多快到保质期了,消费者要慎重购买。

  “问题食品”要召回

  【法律内容】《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相关解读】对于这一点,卢涛解释,实行食品召回制度,不仅要靠企业自觉,还要强调政府的责任,在企业不主动召回的情况下,政府要责令企业召回不合格食品。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

  民事赔偿优先

  【法律内容】《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企业或个人违反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相关解读】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协调处处长金海燕说,以前存在着重处罚轻赔偿的现象,违法经营者在承担了行政处罚和罚金之后,消费者的民事赔偿往往无法实现。该条款规定在民事赔偿、行政赔偿和罚金逐一清偿的时候,民事赔偿优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健康的理念。

  名人代言“问题食品”将担责

  【法律内容】《食品安全法》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相关解读】省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副处长严勇解释:食品安全问题的始作俑者是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但明星的虚假代言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据《食品安全法》,今后,明星代言食品也将“擦亮眼睛”。

  食品添加剂有硬标准

  【法律内容】《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相关解读】卢涛说,食品添加剂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危害。只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添加量标准,就不会出现安全问题。新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说明必须在许可范围内才能添加,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安全标准的制定、使用做了严格的规定。关于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与添加量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有具体的规定,没有得到国家认定的食品添加剂不得应用于食品当中。

  假一罚十

  【法律内容】《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相关解读】金海燕说,以前,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消费者往往面临着漫长的索赔之路。《食品安全法》加大了对食品造假者的处罚力度。过去,相关法律规定,食品出现问题时罚款是货值的3倍,但《食品安全法》则将之提高到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