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缓刑的后果是什么?

  一、缓刑概念

  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缓刑,属于刑罚暂缓执行。即对原判刑罚附条件(禁止接触特定的人、从事特定的活动)不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

  其缘由在于针对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先宣告定罪,不实行关押,那么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就诠释了《刑法》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重要思想。

  二、缓刑的适用条件

  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第七十四条:“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可知,缓刑适用条件可概括为以下三个:

  (1)对象条件:缓刑只适用于被判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①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宣告刑,不是法定刑。比如故意杀人罪法定最低刑为三年有期徒刑,但是如果行为人存在减轻处罚情节,被判两年有期徒刑,也可能适用缓刑。同样的道理,如果行为人存在从重处罚情节,被判五年有期徒刑,就不能适用缓刑。

  ②“只适用”说明对被判处管制或单处附加刑的,不适用缓刑,因为没有剥夺人身自由,暂缓执行没有意义。而被判无期或死刑的,由于主观恶性大,在监狱外暂缓执行,社会危害性太大,会引起公众的恐慌。

  ③如果一人犯数罪,实行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的刑罚为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可以适用缓刑。

  (2)实施条件:犯罪情节较轻;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①犯罪情节较轻,是一个综合概念,会有犯罪主客观方面情节的考虑。判断犯罪情节的轻重,考察指标还是看是否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②有悔罪表现,即犯罪后有悔恨自己罪行的表现,如犯罪后积极退赃,在羁押期间遵守监管法规,坦白交代罪行等。

  ③没有再犯罪的危险,要求犯罪分子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④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说明犯罪分子能够很好的融入社会,重新开始社会生活。

  (3)禁止性条件:必须不是累犯或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换言之,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三、缓刑的后果

  (1)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没有新罪,漏罪没有违反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注意:原判决的有罪宣告仍然有效,只是原判刑罚不执行。

  (2)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罪或者漏罪作出判决,数罪并罚。

  注意:只要是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即使经过了缓刑考验期限后才发现新罪也应当撤销缓刑。

  (3)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