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转移财产罪怎么判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并没有“恶意转移财产罪”这一罪名,“恶意转移财产”是一个法律名词。恶意转移财产行为,在法律规定中指在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造成人民法院无法执行的行为。针对这样的行为,债权人其实是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将债务人的这一行为撤销的,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范围根据其债权的范围决定,受其债权限制,债权人因行使撤销权而产生的一些必要的费用,应当由债务人负担。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条的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若从事恶意转移财产的行为,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具体的情节,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和拘留;如果根据法律的规定构成刑事犯罪的,应当依照相关的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而恶意转移财产的行为就是指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用隐藏、转移、变卖或者是毁损等方式处理已经被查封或者扣押的财产,或是已经被清点并且责令其保管的财产,又或是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人民法院将会根据其实施的具体行为,依照情节的轻重,来对行为人或是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人,依照法律的规定,处以罚款、拘留的处罚,对于情节严重,构成刑事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于实践当中如何界定恶意转移财产的行为,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中作了专门的规定,即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了具体的属于拒不履行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裁定的行为,其中第(一)、(二)项就是对恶意转移财产的行为的规定,具体为:
1、有关当事人如果在法律文书已经发生了法律效力之后,以隐藏、转移、变卖、毁损等手段处置财产的,或是以明显的不合理的价格出卖财产、放弃到期的债权以及无偿为他人提供担保等行为使得人民法院无法执行的;
2、当事人用隐藏、转移或是毁损的手段,又或是没有得到法院的允许的情况下对已经向法院提供了担保的财产进行处分的。
在法律规定的这两种行为,均属于是恶意转移财产的行为。
一般在诉讼中,法院对当事人的财产作了判决的,但当事人却恶意转移财产的,人民法院可以对这种行为的主要负责人或者是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法院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恶意转移财产的,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或者罚金刑;犯罪情节如果是属于特别严重的情况的,可能被判处三年到七年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是单位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不仅仅要对单位判处罚金,还要对直接的负责人员和其他的直接责任人员,根据前述的规定处罚。
司法实践当中,恶意转移财产的情形包括有:无偿地转让财产;用明显的且不合理的低价格来转移财产;法院已经执行了的,行为人在法院的执行过程中,为了逃避判决的履行,故意将其财产转让给他人,从而使得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