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债权人申请财产保全有什么法律风险?

  一、债权人申请财产保全有什么法律风险?

  债权人申请财产保全的法律风险有:超范围申请财产保全,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失而引起诉讼;诉讼前采取保全措施后未在法定期间起诉,导致财产保全解除,甚至引发被申请人以申请人对其造成损失为由要求赔偿的诉讼;申请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不当,未能有效控制所保全的财产,致使判决后无法执行等等。

  二、具体情况

  (一)超范围申请财产保全,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失而引起诉讼。

  《民事诉讼法》第102条规定,财产保全仅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第105条规定,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在实践中,债权人超范围申请财产保全,主要有两种情况:

  1、对债务人的财产,超范围申请财产保全,损害了债务人的合法权益;

  2、对不属于债务人的财产,错误申请财产保全,损害了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二)诉讼前采取保全措施后未在法定期间起诉,导致财产保全解除,甚至引发被申请人以申请人对其造成损失为由要求赔偿的诉讼。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实践中,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诉讼前的财产保全措施,保全债务人的财产后,债务人可能以还款为由,要求债权人不起诉,在人民法院解除财产保全措施后立即转移财产逃债,导致债权人的债权落空;债务人也可能以愿意还款为由与债权人协商,诱使债权人对其不起诉,过后反而以债权人采取诉讼前的财产保全不当对其造成损害为由,起诉债权人赔偿损失。

  (三)申请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不当,未能有效控制所保全的财产,致使判决后无法执行。

  比如,对季节性商品,鲜活、易腐烂变质以及其他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债权人不及时要求债务人处理、保存价款,或者不及时申请人民法院处理、变卖,保存价款。又比如,对异地被保全财产,应该采取异地扣押措施的,而仅采取就地查封措施,致使保全财产失控,被债务人非法转移等。

  (四)人民法院在实施财产保全强制措施时,相关手续不完备,致使财产保全形同虚设。

  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41条规定,对动产的查封,应当采取加贴封条的方式。不便加贴封条的,应当张贴公告。对有产权证照的动产或不动产的查封,应当向有关管理机关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其不得办理查封财产的转移过户手续。但在司法实践中,办案法官素质可能参差不齐,若责任意识不强,不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理相关法定手续,债务人就可能借机规避法律、私自转移查封财产,第三人甚至以其为善意为由对抗执行,使得被转移财产难以追回。又如,在保全时,办案法官因各种原因,对查封物品没有登记造册或清单不详,查封物品不明确,执行中处理查封物品时就很容易造成各方分歧,执行起来就无所适从等。

  申请财产保全的目的在于对财产进行合法的冻结,避免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手段私自转移共同财产。需要注意的是,司法机关一般不会主动对当事人的财产进行财产保全,只有在当事人提供了相关司法证据的前提下,并向司法机关申请进行财产保全的情况下,司法机关才会视情做出财产保全。